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炮楼(炮樓)  拼音:pào lóu
四周布满枪眼,可供瞭望、攻击等军事活动的较高碉堡。
《國語辭典》:跑楼(跑樓)  拼音:pǎo lóu
1.俗称专门对外接洽业务的职员。如:「他懂的几句外国话,所以就到洋行做个跑楼。」也作「跑街」。
2.对外接洽业务。《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那个瘦长条子,是在洋行里跑楼的,不晓得怎么就被他吊上了。」也作「跑街」。
《漢語大詞典》:跑楼儿(跑樓兒)
跟随轿子的侍儿。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轿夫谓之楼儿,随轿侍儿谓之跑楼儿。”
分類:跟随轿子
《漢語大詞典》:跑马楼(跑馬樓)
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 阿英 《灰色之家》七:“从铁栏到狱窗约有一丈五尺左右,用 中国 式的跑马楼的建筑形式,中间是天井。”
《漢語大詞典》:十里红楼(十里紅樓)
指富贵人家聚居之所。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儒衣才换青,快着归鞭,早办回程。十里红楼,休重娶娉婷。”
《漢語大詞典》:十二重楼(十二重樓)
道家指人的喉咙管。《金丹诸真元奥》:“问曰:‘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唐 吕岩 《七言》诗:“纔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
分類:道家喉咙
《漢語大詞典》:十三间楼(十三間樓)
见“ 十三楼 ”。
《漢語大詞典》:十三楼(十三樓)
(1). 宋 代 杭州 名胜。 宋 苏轼 《南歌子·游赏》词:“山与歌眉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 十三楼 ,不羡 竹西 歌吹古 扬州 。”亦称“ 十三间楼 ”。 宋 周淙 乾道临安志·楼:“ 十三间楼 去 钱塘门 二里许, 苏軾 治 杭 日,多治事於此。”
(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清 曹寅 《诸敏菴弹平调琵琶手法特妙无和之者感赋长句》:“叶儿觕恶笑 扬州 ,官筵粉墨杂啁啾。套数空飜《村衙鼓》,晚风不唱 十三楼 。”
《漢語大詞典》:石牌楼(石牌樓)
门洞式的纪念性石建筑物。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天渐渐地开始短了,不到六点钟,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
《國語辭典》:蜃楼海市(蜃樓海市)  拼音:shèn lóu hǎi shì
参见「海市蜃楼」条。如:「名利地位、荣华富贵,到头来也不过是蜃楼海市,一场幻梦而已。」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漢語大詞典》:蜃楼山市(蜃樓山市)
即海市蜃楼。 清 方以智 《东西均·扩信》:“ 何何氏 有扩信之密诀曰:‘……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蜃楼山市,龙女施珠。’”参见“ 海市蜃楼 ”。
分類:海市蜃楼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高级汉语词典》:艏楼  拼音:shǒu lóu
商船的前部,水手即居住于此处甲板下或甲板上的舱室中
《國語辭典》:人去楼空(人去樓空)  拼音:rén qù lóu kōng
语本唐。崔颢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用以表示旧地重游时人事已非,或对故人的思念。如:「数年后,回到故居,想要寻找昔日的游伴时,已是人去楼空,景物全非。」
《國語辭典》: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欲來風滿樓)  拼音: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比喻事件发生前的徵兆或气氛。语出唐。许浑 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漢語大詞典》:哨楼(哨樓)
岗楼。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民兵们来到据点近前以后,先弄了个响动,见哨楼上没有反映,便剪断了铁丝网,破开鹿砦。”
《漢語大詞典》:上楼去梯(上樓去梯)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刘琦 ﹞每欲与 亮 谋自安之术, 亮 辄拒塞,未与处置。 琦 乃将 亮 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 亮 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后因称秘密的谈话为“去梯言”。
(2).比喻怂恿人上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废后,恨 简文 云:‘上人箸百尺楼上,担梯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