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玄武阙(玄武闕)
汉 未央宫 北面的楼台名。《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使掖庭令 毕嵐 铸铜人四,列於 苍龙 、 玄武闕 。” 李贤 注:“ 苍龙 ,东闕; 玄武 ,北闕。”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苍龙闕 画苍龙, 白虎闕 画白虎, 玄武闕 画玄武, 朱雀闕 画朱雀二枚。”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遁,逸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钦 、 罗公远 、 张果 之流,及《晋书》女巫 章丹 、 陈琳 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第八章第三节:“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变化隐遁及白日飞昇而死者,道书谓之尸解,言将登仙,假託为尸以解化也。”
《國語辭典》:瑶台琼室(瑤臺瓊室) 拼音:yáo tái qióng shì
装饰华美奇巧的楼台屋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台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