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楷模  拼音:kǎi mó
1.模范、榜样。《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也作「模楷」、「楷则」。
2.学习、效法。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卷一五。姜体书》:「惜其书今无流传者,否则供童子楷模,颇得也。」
《國語辭典》:楷法  拼音:kǎi fǎ
1.效法的典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传》:「司马公所为,后生楷法,吾岂能止之哉。」《明史。卷二九八。隐逸传。杨恒传》:「家无儋石,而临财甚介,乡人奉为揩法焉。」
2.楷书的笔法。《晋书。卷三六。卫瓘传》:「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花月痕》第四七回:「又开了几处学堂,教二十岁下兵丁,都要读些史书,熟些核算,工些楷法。」
《國語辭典》:模楷  拼音:mó kǎi
值得学习的法式、榜样。也作「楷模」、「楷则」。
《國語辭典》:小楷  拼音:xiǎo kǎi
小而端正整齐的楷书。是相对于大楷而言。
《國語辭典》:楷书(楷書)  拼音:kǎi shū
1.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也称为「真书」、「真字」、「正楷」、「正书」。
2.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國語辭典》:楷式  拼音:kǎi shì
众人效法遵行的准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自两汉文明,楷式昭备,蔼蔼多士,发言盈庭。」
分類:法则典范
《漢語大詞典》:细楷(細楷)
小楷。 柳亚子 《〈燕子龛诗〉序》:“往还书间,如以粉红笺作蝇头细楷,造句亦絶俊,恒多悲感及过情之谈。”
分類:小楷
《國語辭典》:楷则(楷則)  拼音:kǎi zé
值得效法尊崇的范例。《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陆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晋书。卷五二。阮种传》:「每为驳议,事皆施用,遂为楷则。」也作「模楷」、「楷模」。
分類:法式楷模
《漢語大詞典》:隶楷(隸楷)
字体名。带有隶书笔法的楷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此不过於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枉其名曰隶。此名隶楷。”
《國語辭典》:楷隶(楷隸)  拼音:kǎi lì
工整有法度的隶书。《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邵陵携王纶传》:「确字仲正,少骁勇,有文才,尤工楷隶。」
分類:楷书隶书
《韵府拾遗 蟹韵》:作楷
续书谱: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
《漢語大詞典》:楷字
楷书,正楷字。宣和书谱·张芝:“﹝ 张芝 ﹞每作楷字,则日忩忩不暇草书。”红楼梦第七八回:“﹝ 贾寳玉 ﹞用 晴雯 素日所喜之冰鮫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誄》。”
《漢語大詞典》:行楷
书体名。近似行书的楷书。《金石林·绪论》:“行楷如二 王 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 怀仁 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是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赵松雪书杜集:“ 赵松雪 手书 杜 诗一部,用朱丝栏,字作行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爷把那名帖揭过去,见底下那篇信是张虚白斋寸笺,上面写着絶小的蝇头行楷。”
《高级汉语词典》:端楷
字写得工整
《漢語大詞典》:楷范(楷範)
典范,模范。旧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学 王羲之 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絶,人得其尺牘文字,咸以为楷范焉。”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他都是后人楷范,你看的这无瑕玉似等閒。”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初 唐 盛 唐 十二家诗集,并 李 杜 二家,孰可专为楷范?”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分類:典范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