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耶律楚材  拼音:yē lǜ chǔ cái
人名。(西元1190~1243)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辽宗室。博学能文,元太祖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元立国规模多出其手定,卒赠广宁王,谥文正。著有《湛然居士集》。
《国语辞典》:楚漆器  拼音:chǔ qī qì
战国时楚地所制的漆器。制作精良,造型、绘画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具有楚文化的特色。
《国语辞典》:楚缯书(楚缯书)  拼音:chǔ zēng shū
战国时期楚国古物,为现存最早书于丝帛上的墨迹。其字迹极小,笔力遒劲而饶意致,表现出婉曲古雅的楚书风格。抗战前后于湖南长沙东郊出土。
《国语辞典》:巴楚县(巴楚县)  拼音:bā chǔ xiàn
县名。位于新疆西南,喀什噶尔河南岸。清光绪八年新疆建省,置玛喇巴什厅水利抚民通判,后改为巴楚州,属疏勒府。至民国时改为巴楚县。
《国语辞典》:不清不楚  拼音:bù qīng bù chǔ
形容含混不明,没有条理。如:「执掌分配要明确,身分不清不楚的,很难做事。」「信上说得不清不楚,无法确知他的意思。」
分类:含混条理
《国语辞典》:楚汉春秋(楚汉春秋)  拼音:chǔ hàn chūn qiū
1.楚与汉相争的纷乱历史。如:「如今世局犹如楚汉春秋。」
2.书名。汉陆贾撰,一卷。记载楚、汉兴亡历史事迹。司马迁《史记》载楚汉事,即以此书为根据。原书久已散佚,今通行本为清茆泮林所辑。
《国语辞典》:楚汉相争(楚汉相争)  拼音: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相互争夺天下的时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刘邦起于沛,后归附项梁。刘邦首先入关,攻破咸阳,此时项羽救赵,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关中,进驻鸿门。刘邦因兵力不及项羽,至鸿门谢罪,佯装服从。项羽得关中后,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齐国叛变,项羽攻齐,刘邦则趁机出兵声讨项羽,项羽因形势不利,力尽粮绝,遂与刘邦和议,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后刘邦背信,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相争共历四年而结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国语辞典》:楚河汉界(楚河汉界)  拼音:chǔ hé hàn jiè
1.楚汉纷争时,以鸿沟为界。比喻敌对的两方。
2.象棋棋盘的中界。
《国语辞典》:楚昭萍实(楚昭萍实)  拼音:chǔ zhāo píng shí
比喻有好兆头的吉祥物。典出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楚昭王渡江时,于江中得如斗大而赤圆的萍实,孔子以为出现萍实是吉兆,只有霸者才能得到。后亦指珍奇的水果。
分类:有好刘向
《国语辞典》:楚庄问鼎(楚庄问鼎)  拼音:chǔ zhuāng wèn dǐng
春秋时代楚庄王问周鼎之轻重大小。参见「问鼎」条。
《国语辞典》:楚庄绝缨(楚庄绝缨)  拼音:chǔ zhuāng jué yīng
春秋时楚庄王赐群臣喝酒,灯烛熄灭时有人拉扯楚王爱妾的衣服,爱妾拉断其人帽带,欲使楚庄王找出此人。楚庄王为了不因他人酒醉失礼而辱其节,遂使左右臣子百馀人都一起扯断帽带。后来此臣于沙场上效死以报。见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國語辭典》:肝胆楚越(肝膽楚越)  拼音:gān dǎn chǔ yuè
言肝胆虽近亦犹楚越之相远。《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也作「肝胆胡越」。
《分类字锦》:公垣楛楚
韩非子智伯将伐赵襄子召张孟谈而问之曰奈无箭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有楛高至于文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虽菌簬之劲弗能过也君曰吾箭已足矣奈无金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治晋阳也公宫令舍之堂皆以鍊铜为柱质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用之有馀金矣
分类:矢箭
《漢語大詞典》:淮阴平楚(淮陰平楚)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名。详“ 十面埋伏 ”。
分類:琵琶大曲
《國語辭典》: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可惧哉!」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2.乐曲名。琵琶古曲,为独奏名曲之一。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蘋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阴平楚〉。
《漢語大詞典》:黄楚楚
形容黄而整齐。《花城》1981年第1期:“亮出两排黄楚楚的大牙,活像是哪里运来的良种玉米。”
分類: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