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魂
(1).诗中言“楚魂”,多有追吊 楚 人之意。指 楚王 梦遇 巫山 神女。 唐 李贺 《巫山高》诗:“ 楚 魂寻梦风颸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清 王开沃 《清平乐·题瀟湘暮雨图》词:“漠漠水云朝復暮,中有 楚 魂来去。”
(2).指 楚 屈原 。 唐 吴融 《溪翁》诗:“应嗟独上 涔阳 客,排比椒浆奠 楚 魂。” 宋 刘筠 《梨》诗:“ 宋玉 有情终未识,蔗浆无奈 楚 魂迷。”
(3).指 舜 二妃 娥皇 女英 。 元 钱惟善 《湘泪竹管》诗:“翠帷尘滴不乾云, 湘水 无声 楚 魂咽。”
(4).鸟名。传说为 楚怀王 灵魂所化。 唐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诗:“ 蜀 魄啼来春寂寞, 楚 魂吟后月朦朧。”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漢語大詞典》:楚梦(楚夢)
(1).指 楚国 云梦泽 。《文选·陆机〈齐讴行〉》:“ 孟诸 吞 楚梦 ,百二侔 秦 京。” 李善 注:“《子虚赋》曰:‘ 齐 浮 渤澥 ,游 孟诸 ,吞若 云梦 者八九。’”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遂乃治兵 楚梦 ,窃戴干戈,傍引西戎,共谋东夏。”
(2).本指 楚王 游 阳台 梦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披 卫 情於 淇水 ,结 楚 梦於 阳云 。”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 楚 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 扬州 桃李。”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葳蕤自守, 楚 梦犹虚,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称之。”
《漢語大詞典》:楚王宫
(1). 楚王 之宫。在 郢 都。 唐 刘希夷 《春女行》:“忆昔 楚王宫 ,玉楼妆粉红。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2). 楚王 之宫。在 四川省 巫山县 西 阳台 古城内。相传 襄王 所游之地。 唐 皇甫冉 《巫山峡》诗:“ 巫峡 见 巴 东,迢迢出半空。云藏 神女馆 ,雨到 楚王宫 。” 前蜀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诗:“ 楚王宫 去 阳臺 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宋 陈亮 《小重山》词:“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 楚王宫 。”
《國語辭典》:法冠  拼音:fǎ guān
1.古代司法官所戴的冠帽。《隋书。卷一一。礼仪志六》:「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朝服,腰剑,法冠。」
2.道教法师的冠帽。《三洞奉道科戒》卷六:「保举师为著法裙,次监度师为著云袖,次度师为著法帔,然后便为戴法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漢語大詞典》:剑鸣(劍鳴)
传说 楚王 命 莫邪 铸双剑,剑成, 莫邪 留其雄,而以雌献 楚王 。雌剑在匣中常悲鸣。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即咏此传说:“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忽分形。雌沉 吴 江里,雄飞入 楚 城。”后以“孤剑鸣”喻别后思念之切。 唐 钱起 《适楚次徐城》诗:“感激念知己,匣中孤剑鸣。”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士传》
分類:楚王莫邪
《漢語大詞典》:襄王梦(襄王夢)
传说 楚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 。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唐 胡曾 《咏史·阳台》:“何人更有 襄王 梦,寂寂 巫山 十二重。”《南宫词纪·桂枝香·秋怀》:“顿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梦雨散云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 巫峡 恨浓,连牀且话 襄王 梦。”按,游 高唐 ,梦神女者,当为 楚怀王 ,非 襄王 。自古以来, 襄王 枉受其名。参阅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
《漢語大詞典》:楚江萍
《孔子家语·致思》载, 楚王 渡江,见物大如斗,圆而赤,取之,使人往 鲁 问 孔子 。 孔子 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获焉。”后因以“楚江萍”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荣华贵少壮,岂食 楚 江萍!”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便言 楚 江萍,光彩牟旭日。”亦省称“ 楚萍 ”。 唐 苏味道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风摇 蜀 柹下,日照 楚 萍开。” 唐 杜甫 《独坐》诗之一:“暖老思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宋史·乐志十三》:“舞佾方更进,朝阳上 楚 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序》:“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 楚 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 莒 鼎。”
《漢語大詞典》:献楚(獻楚)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元稹 《献荥阳公主五十韵》:“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赵从(趙從)
指 毛遂 以利害说服 楚王 与 赵 合纵抗 秦 。从,通“ 纵 ”。 明 吴承恩 《答西玄公启》:“ 赵 从立定,九鼎轻於片言。”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漢語大詞典》:楚祠
(1).指 汉 韩信 的祠庙。 信 曾被封为 楚王 ,故称其祠为 楚 祠。 前蜀 韦庄 《题淮阴侯庙》诗:“满把椒浆奠 楚 祠,碧幢黄鉞旧英威。能扶 汉 代成王业,忍见 唐 民陷战机?”
(2).指 西楚霸王 项羽 的祠庙。 宋 陆游 《避暑近村偶题》诗:“ 楚 祠草合三叉路, 隋 寺苔侵半折碑。”自注:“ 项羽庙 在 项里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