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蔊菜
海南沈
平虑草
金刚骨
玉蜀黍
芋艿
茵芋
油柿
油杉
璎珞藤
竹菜
蜘蛛抱蛋
薝棘
王蔧
王不留行
《国语辞典》:蔊菜  拼音:hǎn cài
植物名。十字花科蔊菜属,多年生草本。生于田地及庭园,茎高二、三寸至一、二尺,叶长椭圆形,常大头羽状分裂或不分裂,叶缘有不齐之缺刻。春季开花,总状花序,花瓣四枚,黄色,匙形。长角果线状,熟则裂开。茎与叶皆辛辣,可供食用。
《漢語大詞典》:海南沈
植物名。沉香的一种。因出自海南诸国及 交 、 广 、 崖州 ,故名。 宋 陈亮 《彩凤飞》词:“海南沉烧著,欲寒犹暖。”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蔡绦 曰:“ 真腊 不若 海南 黎峒 。 黎峒 又以 万安 黎母山 东峒 者,冠絶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
《漢語大詞典》:平虑草(平慮草)
植物名。即买菜。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 吴 有鬼目菜,生工人 黄耉 家;有买菜,生工人 吴平 家。东观案图书,名鬼目曰芝草,买菜曰平虑草。 吴 主以 耉 为侍芝郎, 平 为平虑郎。” 胡三省 注:“吴志曰……买菜,高四尺,厚二分,如枇杷形,茎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緑色。”
《漢語大詞典》:金刚骨(金剛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国语辞典》:玉蜀黍  拼音:yù shǔ shǔ
植物名。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单秆,无分枝,高一至四公尺,实心。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具平行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大型疏散圆锥状,雌花序穗状,生于主秆接近顶端的两侧。果穗也称为「玉蜀黍」。品种繁多,世界各地均有栽种。也称为「包米」、「包谷」、「包谷」、「苞米」、「棒头」、「番麦」、「珍珠米」、「玉麦」、「玉米」、「玉茭」。
《漢語大詞典》:芋艿
(1).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2).指芋艿块茎。
(3).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 芋母 ”、“ 芋奶 ”。与“芋子”相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 施可斋 《闽襍记》云:‘ 闽 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国语辞典》:茵芋  拼音:yīn yù
植物名。芸香科茵芋属,常绿灌木。生山地,高约可达二公尺。叶互生,椭圆形,密被透明油点。圆锥花序顶生,夏开白花。果球形,熟则色红。全体平滑有香气,茎叶皆有毒。也作「茵蓣」。
《国语辞典》:油柿  拼音:yóu shì
植物名。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十四公尺,叶阔卵形以至披针形,两面及叶柄密生短柔毛。雄花三至五朵成聚伞状簇生,雌花单生,花冠壶形或近钟形,被毛。果卵形,外被脱落性软毛,熟时金黄色,可供食用,幼果供取柿漆。也称为「椑柿」。
《国语辞典》:油杉  拼音:yóu shān
植物名。松科油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公尺,叶线形,扁平,螺旋状著生,排成二列,背面具二条气孔带。毬果直立,圆柱形,长十至十八公分;种子上方具阔翅。树皮粗糙,长成不规则的裂片后即脱落。其木材可用于建筑,造桥等。
《漢語大詞典》:璎珞藤(瓔珞藤)
植物名。其子粒形似璎珞,故名。 宋 陶谷 清异录·草:“ 终南山 出瓔珞藤,软碧可爱,叶甚小,有子纍纍然缠固其上,真似瓔珞。”
《漢語大詞典》:竹菜
(1).植物名。生竹林下,羽状复叶似水芹,茎叶皆细而可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竹菜菹法:菜生竹林下。似芹,科大而茎叶细,生极穊。”
(2).鸭跖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
《国语辞典》:蜘蛛抱蛋  拼音:zhī zhū bào dàn
植物名。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横走。叶椭圆形,具长柄。花茎长五至二十毫米,花单生茎顶,花被杯状,紫色,八裂。形如蜘蛛抱蛋。根茎可入药,亦栽培供观赏。原产中国大陆。
《漢語大詞典》:薝棘
植物名。
《漢語大詞典》:王蔧
植物名。即地肤,也称王帚、落帚。尔雅·释草:“葥,王蔧。” 郭璞 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蔧, 江 东呼之曰落帚。” 唐 卢照邻 《山林休日田家》:“径草疏王蔧,巗枝落帝桑。”
《漢語大詞典》:王不留行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初夏开淡红小花。中医以其种子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山谷。”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啬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 卫江州 在 寻阳 ,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驾。 李弘范 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驱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医者黄生谒东诸侯》诗:“橘老柑黄不奈何,飘然艇子出烟波。而今海上单方几,王不留行一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