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苻坚棰
 
投鞭填江
 
相关人物
苻坚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苻坚载记下〉~29~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奋戈牧野。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褔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简释

投鞭填江:喻兵众势大。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投鞭可填江,一扫何足论。”


例句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 杜牧 西江怀古

横锁已沉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殷尧藩 送白舍人渡江

挺若苻坚棰,浮于祖纳椎。 陆龟蒙 奉和龚美古杉三十韵

《漢語大詞典》:尺棰(尺箠)
亦作“ 尺捶 ”。
(1).一尺之棰。棰,木杖。语本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 吕延济 注:“棰,杖也……一尺之杖,无有穷时,故理足不少。”
(2).常以喻短少。 南朝 梁 沈约 《细言应令》诗:“开馆尺棰餘,筑室微尘里。”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诗:“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尺箠:1.短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布按二司官:“今则导以尺箠策马带眼纱,与京师幕寮无异矣。”
(2).谓严刑峻罚。 明 高攀龙 《〈嵩台集〉后序》:“故民之于公,必有肃然而不敢犯之心。此肃然而不敢犯之心,岂得之尺箠间哉?”
(3).比喻御事的权力。 宋 苏轼 《送周朝议守汉州》:“莫轻 龚遂 老,君王付尺箠。”
(4).喻少数兵力。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苟能顺其势,虽尺箠可以夷之,而况 灵武 之众乎!”
《國語辭典》:棰楚  拼音:chuí chǔ
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也作「捶楚」、「箠楚」。
《國語辭典》:箠楚  拼音:chuí chǔ
1.用以责打刑犯之木杖。《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唐。李善。注:「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四。事物类》:「狱具:桎梏、拲、镣、槛车、枷、锁、箠楚、缧绁。」
2.古代一种用木杖、竹板等杖打的刑罚。《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韩延寿》:「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箠楚之忧。」后泛指责打、拷打。《三国志。魏书。卷二三。杨俊传》:「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醒世姻缘》第七二回:「他只说周龙皋合他有账,整日箠楚,陆续也不知打过了几万。」也作「捶楚」、「棰楚」。
《漢語大詞典》:鞭棰
见“ 鞭箠 ”。
《國語辭典》:鞭箠  拼音:biān chuí
用鞭子抽打。《国语。吴语》:「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木马不能行,亦不费食,骐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也作「鞭打」。
《漢語大詞典》:马棰(馬箠)
亦作“ 马捶 ”。亦作“ 马垂 ”。马杖;马鞕。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马箠居 岐 ,国人争随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骈字类编》:铁棰(铁棰)
锤同宋史傅潜传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馀咸自置铁挝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称急就篇铁棰挝杖棁柲杸注铁棰以铁为棰若今之 锤亦可以击人故从兵器之例张良所用击秦副车即此物也
又八纮译史见金刚下
《漢語大詞典》:棰挞(箠撻)
拷打。东观汉记·左雄传:“ 刘据 为大司农,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将加箠挞。”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今之教子者,都不喻以道理,但箠挞之。”《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妾以诚心告君,如何反告主人,几遭箠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我殁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欢,恒非理见箠挞,汝叔母虽顺受不辞,然心怀怨毒。”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棰策(箠策)
鞭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棰,一本作“ 捶 ”。
箠策: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分類:鞭子鞭杖
《漢語大詞典》:杖棰(杖箠)
(1).指杖刑用的棍棒。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欒有二种……丛生,可为杖棰者,谓之牡欒,又名黄荆。”
(2).指杖刑。新唐书·裴潾传:“杖棰者,官得施所部,非所部,虽有罪,必请有司,明不可擅也。”
杖箠:棍棒。亦指拷打。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愿死於杖箠之下,不愿捧乐器,执酒罇,靦然向人也。”
《國語辭典》:笞箠  拼音:chī chuí
用竹条鞭打。《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儿子忤触特进,已行笞箠矣。」也作「笞掠」。
《漢語大詞典》:棰杖(箠杖)
犹棍棒。《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箠杖:1.棍棒。 汉 王充 论衡·订鬼:“病者因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2).用棍棒拷打。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兴定 初, 朮虎高琪 为相,恶士大夫,有罪輒以军储论,加箠杖。”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荷蒙圣慈俯从,曲赐宽宥,免其箠杖,天下莫不称仁焉。”
分類:棍棒拷打
《漢語大詞典》:棰辔(箠轡)
马鞭和缰绳。泛指御马之具。汉书·王吉传:“口倦乎叱咤,手苦於箠轡,身劳乎车舆。”
《漢語大詞典》:棰掠(箠掠)
拷打。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一部将亦同击,箠掠无全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箠掠为事。”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棰笞(箠笞)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
分類:鞭打
《漢語大詞典》:杖马棰(杖馬箠)
执马鞭。汉书·娄敬传:“杖马箠去居 岐 ,国人争归之。” 颜师古 注:“箠,马策也。杖谓柱之也。云杖马箠者,以示无所携持也。”
分類:马鞭
《漢語大詞典》:投棰(投箠)
犹投鞭。 唐 孙元晏 《晋苻坚投箠》:“投箠填 江 语未终, 谢安 乘此立殊功。”参见“ 投鞭断流 ”。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