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荆棘(荊棘)  拼音:jīng jí
1.多刺的灌木。《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
2.比喻困难、纷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当关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披荆棘,共卿等取天下。」
3.比喻小人、谗贼。《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4.比喻忧思、诡计。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國語辭典》:枳棘  拼音:zhǐ jí
比喻障碍、阻碍。《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三国演义》第二回:「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
《國語辭典》:棘寺  拼音:jí sì
古时掌管刑狱的官署。因古时最初听讼断狱于棘木之下,故称为「棘寺」。唐。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也称为「大理寺」。
《國語辭典》:棘闱(棘闈)  拼音:jí wéi
科举时代的考场。旧时在考场四周围上荆棘,以防止閒人擅自进入,故称为「棘闱」。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四出:「昨日里,昨日里对策棘闱。今日里,今日里策名天府。」也称为「棘围」、「棘院」。
分類:棘围
《國語辭典》:棘围(棘圍)  拼音:jí wéi
1.用荆棘围成的场所。《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于市。」
2.科举时代的考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也称为「棘闱」、「棘院」。
《國語辭典》:丛棘(叢棘)  拼音:cóng jí
1.丛生的荆棘。
2.拘留罪犯的处所。《易经。坎卦。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唐。孔颖达。正义:「谓囚执之处,以棘丛而禁之也。」唐。陈子昂 祭韦府君文:「昔君梦奠之时,值余寘在丛棘,狱户咫尺,邈若山河,话言空存,白马不吊。」
《高级汉语词典》:丛棘
丛生的荆棘
《漢語大詞典》:榛棘
(1).犹荆棘。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宋 曾巩 《秋怀》诗:“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卹。”
(2).引申为阻塞。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此三小人伤政害国,言路榛棘,外敌侵陵,可为痛哭。”
分類:荆棘阻塞
《漢語大詞典》:孔棘
(1).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2).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國語辭典》:棘门(棘門)  拼音:jí mén
旧时在帝王住宿处门口插戟守卫,称为「棘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后用于指宫门。《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漢語大詞典》:艰棘(艱棘)
(1).指亲丧。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范缜》:“ 縝 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縗景附,颇同先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余尝闻外族长老説, 林甫 闻功曹名,欲见之,知在艰棘;后闻禫制已毕,令功曹所厚之人导意,请於 萧君 所居侧僧舍一见,遂许之。”
(2).困苦,危难。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歷观自古人君废逐,若 夏桀 放於 南巢 , 赵嘉 迁於 房陵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3).犹艰诘。晦涩曲折。 明 屠隆 《与王元美先生书》:“惟 扬子云 好奇,言言艰棘,后世而下,论者为何?”
《漢語大詞典》:九棘
(1).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周礼·秋官·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郑玄 注:“树棘以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后因以九棘为九卿的代称。《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 明 李东阳 《送钱先生致仕》诗:“加冠号冢宰,名位班九棘。”
(2).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
《漢語大詞典》:草棘
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史记·匈奴列传:“其得 汉 繒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悽断。” 金 元好问 《十二月六日》诗:“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
《國語辭典》:棘林  拼音:jí lín
1.荆棘之林。《文选。左思。吴都赋》:「亦犹棘林萤耀,而与夫桪木龙烛也。」
2.神话传说中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地形》:「东方曰棘林,曰桑野。」
3.古时听讼断狱于棘槐之下,后用于指称法庭。《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三》:「胏石少不冤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漢語大詞典》:棘丛(棘叢)
丛生的荆棘。比喻困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四:“ 潜室 不与直截决去其疑,乃为‘纵是有之’之説,则愈入棘丛。”
《漢語大詞典》: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國語辭典》:三槐九棘  拼音:sān huái jiǔ jí
周代宫庭外植有槐树和棘树,天子会见群臣时,三公面向三槐而立,群臣立于左右九棘之下。《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后用以比喻三公九卿。《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诚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照,四聪之听有所不闻,乞下臣章,咨之群贤,使三槐九棘议臣罪戾。」
分類:三公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