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棘手  拼音:jí shǒu
荆棘多刺,拔时易伤手。比喻事情难处理。《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止一县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
《漢語大詞典》:刺手
(1).犹探手。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2). 宋 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宋 李纲 《论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权充乡遂之兵,优与赡给,事毕放还归乡。”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纵之使去,又復为盗,已刺手、背团结,与旧兵同为队伍,逐日训练,假以时日,当皆为精兵矣。”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儻有紈袴温饱之家,耻鲸哀免者,许以金赎,视其职衔小大,为罚赎之轻重,仅免刺面而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诛,不得再赎。”
(4).犹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们就这么办,先找小的,不刺手的办。”
《國語辭典》:辣手  拼音:là shǒu
1.做事的手段狠毒、激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2.形容做事手段狠毒、厉害的人。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从事刚严猛烈者为辣手。辣之言厉也。」
《漢語大詞典》:绕手(繞手)
犹棘手。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单说思想的作用(或称文义)吧,诗体简短,拐弯子说话,破句子,有的是,也就够捉摸的;加上情感的作用,比喻,典故,变幻不穷,更是绕手。”
分類:棘手
《國語辭典》:扎手  拼音:zhā shǒu
1.刺手。《红楼梦》第六五回:「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太扎手。」
2.比喻事情难以处理或人难以应付。《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好个扎手的人,刚才不是咱们这些人,也撵不动他。」
《漢語大詞典》:闹手(鬧手)
方言。犹棘手。 韩子康 《怯跟班》:“闹手不闹手呀?它(马)要是踢人,我们就拿着驴皮去,把它的上嘴唇拧上,它就不踢人啦!”
分類:方言棘手
《漢語大詞典》:着手(著手)
犹上当,落入圈套。《水浒传》第四三回:“且説 朱贵 、 朱富 当夜煮熟了肉,切做大块,将药来拌了。连酒装做两担。带了二三十箇空碗,又有若干菜蔬,也把药来拌了。恐有不吃肉的,也教他着手。”
《國語辭典》:尴尬(尷尬)  拼音:gān gà
1.行为不正常,鬼鬼祟祟。《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水浒传》第一○回:「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
2.处境困窘或事情棘手,难以应付。元。王伯成〈哨遍。过隙驹难留时暂套〉:「谩赢得此身良苦,家私分外,活计尴尬。」《水浒传》第一六回:「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漢語大詞典》:烧手(燒手)
(1).烧指。佛教徒自烧其手,以示忓罪献身。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弟子居士 徐普拔 潘普成 等九人,求输己命,愿代宗师。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烧手。”
(2).棘手,难以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况且他自幼儿就自己为难惯了自己的了……因此一进 安 家门,便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烧手的大难题目。”
《國語辭典》:硬邦邦  拼音:yìng bāng bāng
形容坚硬、强硬。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旧硬邦邦匣定在囚床。」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折:「则我这硬邦邦指爪,将那厮头稍来挽。」也作「硬绷绷」。
《國語辭典》:咬手  拼音:yǎo shǒu
冬日冷风吹袭指掌,有如割刺,称为「咬手」。
分類:棘手
《国语辞典》:九头牛也拽不出去(九头牛也拽不出去)  拼音:jiǔ tóu niú yě zhuài bù chū qù
比喻事情非常棘手,很难处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题目,我跟前见放著这亲模。(周舍夺科)(正旦唱)便有九头牛也拽不出去!」
《国语辞典》:烫手山芋(烫手山芋)  拼音:tàng shǒu shān yù
比喻棘手且各方皆不愿接办的事。如:「拆除违章建筑是工务单位的烫手山芋。」
《國語辭典》:不尴尬(不尷尬)  拼音:bù gān gà
1.奇怪异常。《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2.不三不四,不正经。《醉醒石》第一五回:「就有那干不尴尬的人,哄诱他出去花哄,闯口面。」
《漢語大詞典》:马蜂窝(馬蜂窩)
(1).马蜂的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九:“他心眼像个马蜂窝,转个磨磨,就想糟践人。”
(2).喻难于对付的人或麻烦而棘手的事。 刘转连 《抢渡澧水沅江》:“好!组织突击队,戳烂它这个‘马蜂窝’!”《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一句话,可捅了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