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蛤梨
分類:蛤蜊
《韵府拾遗 齐韵》:脆梨
庾信诗:脆梨裁数实。
《骈字类编》:绵梨(绵梨)
元 耶律楚材 和陈秀玉绵梨诗韵 石门九月西风高,绵梨万树金垂梢。清溪千里携赠我,藤筐初发香盈包。
《漢語大詞典》:食蛤梨
见“ 食蛤蜊 ”。
《漢語大詞典》:食蛤蜊
亦作“ 食蛤梨 ”。
《韵府拾遗 齐韵》:接梨
种𣗳书:桑上接梨,则脆而甘美。
《骈字类编》:梨味(梨味)
宋 司马光 钱君倚示诗有归吴之兴为诗三十二韵以赠 梅林连雨熟,梨味得霜佳。
《骈字类编》:梨溪(梨溪)
明一统志:梨溪在韶州府城东九十里,源出始兴县东坑岭,西流合浈水溪岸多棠梨,故名。
《骈字类编》:梨笑(梨笑)
元稹诗:梨笑清都日,蜂游紫殿春。自注:京师开元观多梨花蜂。
《骈字类编》:梨艳(梨艳)
唐 李建勋 重戏和春雪寄沈员外 散漫不容梨艳去,轻明应笑玉华乾。
《骈字类编》:梨液(梨液)
范成大 问天医赋 泫梨液之流肤,滃橘泉之破隙。
《韵府拾遗 祃韵》:梨蔗
苏辙诗:夜宿山村足梨蔗。
《骈字类编》:梨紫(梨紫)
金 萧贡 族兄才卿下第后赴宜禄酒官以诗寄之 霜添老叶山梨紫,雨浥寒花野菊香。
《國語辭典》:梨园戏(梨園戲) 拼音:lí yuán xì
流行于福建省南部及台湾等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梨园戏为现存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剧种,流行的区域除闽南之外,尚包括台湾及南洋一带,它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都保存著很多古老风格。采用南管音乐做为主要曲调。曲调牌名有许多与南北曲相同,因而被认为是宋元南戏的遗音。梨园戏的角色原分生、旦、净、末、丑、贴、外,故旧称「七子班」,角色中以生旦为主。大约清代以前即已在泉州流行,大致上可分为「大梨园」与「小梨园」,前者以成人为主,后者以童伶为主。梨园戏的剧目,大梨园的上路和下南及小梨园,各有擅演的所谓「十八棚头」,各具特色。即使是相同的剧目,三者在表演形态上,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