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楞梨
面梨
仙梨
诃梨子
梨窝
梨霜
梨花盏
梨花香
梨花酿
梨花粉
梨花冻
梨板
阿阇梨
阿梨
高梨
《漢語大詞典》:楞梨
梨的一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李直方 尝第果实名如贡士之目者,以緑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
分類:梨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面梨(麪梨)
梨的一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麪梨通蔕朽,火米带芒炊。”自注:“麪梨软烂无味,火米粗糲不精。”麪,一本作“ 麵 ”。
分類:梨的一种
《分类字锦》:仙梨
明一统志梨洲山在宁波府奉化县西一百里旧志晋孙兴公弟承公游此获仙梨食之成仙故名
分类:
《漢語大詞典》:诃梨子(訶梨子)
妇女之云肩。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蝤蠐领上訶梨子,绣带双垂。” 清 王筠 《〈说文解字〉句读·巾部》“帬”:“此即今之云肩, 六朝 谓之訶梨子者。”亦省称“ 訶梨 ”。 清 陈维嵩 《迎春乐·本意》词之二:“訶梨领子蝤蠐项,都倚在斜桥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和凝 诗:‘蝤蠐领上訶梨子。’人多不解。 朱竹垞 曰:‘訶梨,妇女之云肩也。’”
分類:妇女
《漢語大詞典》:梨窝(梨窩)
见“ 梨涡 ”。
《國語辭典》:梨涡(梨渦)  拼音:lí wō
脸颊上的酒涡。如:「她笑起来,脸颊上的梨涡更加深了。」也作「黎涡」。
《漢語大詞典》:梨霜
(1).梨花。因梨花色白如霜,故称。 唐 韩偓 《村居》诗:“二月三月雨晴时,舍南舍北唯平芜……行看旦夕梨霜发,犹有山寒伤酒壚。”
(2).指霜。因霜白如梨花,故称。 唐 韩偓 《别绪》诗:“菊露凄罗幕,梨霜惻锦衾。”
《漢語大詞典》:梨花盏(梨花盞)
酒杯。亦代指酒。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美人争劝梨花盏。舞困玉腰裙缕慢。”
分類:酒杯
《漢語大詞典》:梨花香
焰火的一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其街头车推担负者,当面放、大梨花、千丈菊;又曰:‘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统之曰烟火。”
分類:焰火
《漢語大詞典》:梨花酿(梨花釀)
即梨花春酒。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恰才立一朵海棠娇,捧一盏梨花酿,把我双送入愁乡醉乡。”参见“ 梨花春 ”。
《漢語大詞典》:梨花春
酒名。因以梨花开时酿成,故名。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自注:“其( 杭州 )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清 孙枝蔚 《梨花酒》诗:“独坐长吟老杏边,梨花春熟杖无钱。”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相与日夕痛饮。”
《漢語大詞典》:梨花粉
指妇女化妆所用的粉。 唐 崔涂 《初识梅花》诗:“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分類:妇女化妆
《漢語大詞典》:梨花冻(梨花凍)
即梨花春酒。因冬酿春熟,故称。 清 陈维嵩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词:“相逢满酌梨花冻,欢场闹打马抛毬。”
《漢語大詞典》:梨板
印板。旧时常用梨木刻板印书,故称。 清 沈维材 《〈四溟诗话〉跋》:“前 明 谢四溟 先生为 赵 藩重客,尝刊其全集以行世,迄今又二百餘年矣,梨板无存,日就湮没,良可惜焉。”
《國語辭典》:阿阇梨(阿闍梨)  拼音:ā shé lí
佛教用语。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纠正弟子行为,并为其模范的人。为梵语ācā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师。《四分律》卷三四:「阿阇梨于弟子,当如儿想;弟子于阿阇梨如父想。」也译作「阿遮利那」。简称为「阇黎」。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漢語大詞典》:阿梨
亦作“ 阿黎 ”。
(1). 波斯 皂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阿勃勒:“此即 波斯 皁荚也。按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 波斯 皁筴,彼人呼为忽野簷, 拂菻 人呼为阿梨。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櫞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皈依》:“眼看见愁来至,憔悴了生花铁树;迤逗了落叶阿黎。”参阅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2).佛教语。阿闍梨之省称。意为圣者、高僧。 清 钱谦益 《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以慈心度幽冥,以浄心求正受,固无事薙髮条衣作阿梨之形相,亦未尝扬眉瞬目效婆子之机缘。”参见“ 阿闍黎 ”。
《漢語大詞典》:阿阇黎(阿闍黎)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骈字类编》:高梨(高梨)
南北朝 沈约 行园诗 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
《韵府拾遗 齐韵》:沈约诗高梨有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