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大荔
溆水
丁甲山
詅卖
释亡名(号 中梁山、上座 )
梁山甫(字 彦镇 号 潇洒山人、潇洒居士 )
黄纪(字 子陈 号 梁山 )
梁同书(字 元颖、元颜 号 山舟、不翁、新吾长翁 )
分类词汇(续上)
二梁大荔
溆水
丁甲山
詅卖
其它辞典
梁山伯(字 处仁 )释亡名(号 中梁山、上座 )
梁山甫(字 彦镇 号 潇洒山人、潇洒居士 )
黄纪(字 子陈 号 梁山 )
梁同书(字 元颖、元颜 号 山舟、不翁、新吾长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人,字处仁。相传晋穆帝永和间,外出游学,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及英台归,山伯过访,始知其为女子,因求婚,而英台已聘马氏。后为鄞县令,悒悒而终,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适马氏,过墓恸哭,地忽开裂,英台入茔,遂同葬焉。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亡名者。不知何许人也。居褒城西数十里。号中梁山。数峰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中。行终诡异言语不常。恒见者弗惊。乍亲者可怪。平常酷嗜酒而食肉。粗重公行。又纲任众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号为上座。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唯此无惧。上座察知而兴叹曰。未住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人境界。且世云。金以火试。待吾一日一时试过。开成中忽作大饼招集徒众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弃尸于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饼。裹腐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状颇嘉。同游诸僧皆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喂此肉。方可喂他肉也已。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焉。远近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云年可八九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元上座云。奇踪异迹不少。未极详焉。 系曰。上座始则尔之教矣。后则民胥效矣。曾不知果證之人。逆化于物终作佛事。用警未萌。故若归其实。乃对法论中诸大威德菩萨示现食力住故也。如有妄云得果此例而行。则如何野干鸣拟学师子吼者乎。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彦镇,号潇洒山人、潇洒居士。为人奇伟。性至孝。见者咸知其为正士。累举不第。尝以泉石自娱。所居名曰潇洒园。仍以自号。平时。不妄交游。与河西金厚之。最相善。厚之尝著孝赋。极道公行已之实云。公次子子澄。即河西之婿也。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纪(1519年—?),字子陈,号梁山,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八十八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第二百零九名进士。刑部观政,授浙江海宁知县,起复补长垣县,三十八年九月选授浙江道试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实授,四十年巡按直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3—181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元颖,晚号山舟,自署不翁、新吾长翁。梁诗正子。乾隆十二年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以忧归,不复仕。工书法,少学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为当世独绝。有《频罗庵遗集》、《集杜》、《直语补證》等。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一
梁同书,字元颜,号山舟,钱塘人。乾隆丁卯举人,壬申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重宴鹿鸣,加侍讲学士衔。有《频罗庵集》。维基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以后号新吾长翁。钱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政治人物、书法家。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父大学士梁诗正曾奉敕编《三希堂法帖》。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会试不第,高宗特赐与殿试,散馆授编修,大考,擢侍讲。嘉庆十二年(1807年)复出为官,不久以足疾告归。晚年重宴鹿鸣,加侍讲学士衔。嘉庆二十年(1815年)卒,年九十三。
《漢語大詞典》:二梁
(1).冠名。古代以冠上梁数区分官职级别。 汉 ,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二梁; 晋 ,卿、大夫至千石以上二梁; 唐 宋 四品、五品二梁; 明 六品、七品二梁。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篛笠》:“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
(2).指 汉 梁孝王 、 梁怀王 。《汉书·叙传下》:“ 孝文 三王, 代孝 二 梁 , 怀 折亡嗣, 孝 乃增光。” 颜师古 注:“ 代孝王 参 及 梁孝王 武 、 梁怀王 揖 。”
(3).指 前秦 梁谠 、 梁熙 兄弟。《古谣谚》卷二三:“ 讜 与弟 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 堂堂,二 申 两 房 ,未若二 梁 ,瓌文綺章。’”
(4).二 梁山 。指今 安徽省 境内隔 长江 相对的 东梁山 和 西梁山 。 唐 李湜 《江州冲阳观碑》:“长史 京兆 韦公允 、司马 滎阳 潘公綬 ,并题舆九派,展驥二 梁 。”
(5).二 梁山 。指今 陕西省 乾县 境的 梁山 及 韩城县 境的 梁山 。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
(2).指 汉 梁孝王 、 梁怀王 。《汉书·叙传下》:“ 孝文 三王, 代孝 二 梁 , 怀 折亡嗣, 孝 乃增光。” 颜师古 注:“ 代孝王 参 及 梁孝王 武 、 梁怀王 揖 。”
(3).指 前秦 梁谠 、 梁熙 兄弟。《古谣谚》卷二三:“ 讜 与弟 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 堂堂,二 申 两 房 ,未若二 梁 ,瓌文綺章。’”
(4).二 梁山 。指今 安徽省 境内隔 长江 相对的 东梁山 和 西梁山 。 唐 李湜 《江州冲阳观碑》:“长史 京兆 韦公允 、司马 滎阳 潘公綬 ,并题舆九派,展驥二 梁 。”
(5).二 梁山 。指今 陕西省 乾县 境的 梁山 及 韩城县 境的 梁山 。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