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桑位
隋书·礼仪志》:季春上巳,皇后服鞠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嫔、内外命妇,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于坛上,用一献礼。祭讫,就桑位于坛南,东面。
《漢語大詞典》:桑藓(桑蘚)
桑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桑花
《漢語大詞典》:桑欀
棺木中以桑木做的里衬。语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菩提寺:“桑木为欀”。 范祥雍 校注:“欀字,各字书所释义与此皆不合,疑与镶字相同,説文镶字云:‘作型中肠也。’ 段 注:‘型者铸器之法也。其中肠谓之镶,犹瓜中肠谓之瓤也。’此言柏棺以桑木作中肠。铜器中肠为镶,瓜中肠为瓤,引申之则木中肠为欀,此义可以意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 洛阳 奉终里 多卖送死之具, 涵 言作柏棺莫作桑欀,吾地下见发鬼兵,一鬼称是柏棺,主者曰:‘虽是柏棺,乃桑欀也。’”
《骈字类编》:桑蠍
论衡》:桂有蠹,桑有蠍。桂中药而桑给蚕,其用亦急,与谷无异。
《骈字类编》:桑𦵘
尔雅》:中馗,菌,小者菌。疏:此辨菌大小之异名也。大者名中馗,小者即名菌。郭云:地蕈也,似盖。今江东人名为土菌,亦曰馗厨,可啖之者。《说文》云:蕈,桑𦵘也。谓菌生木上也。今云地蕈,即俗呼地菌者是也。
《漢語大詞典》:桑梓礼(桑梓禮)
指乡里长幼之礼。与官场长官、下属之礼相对而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世 梁太祖 未建国前, 崔禹昌 擢进士第,有别业在 汴州 管内。 禹昌 敏俊善接对,初到 夷门 ,希 梁祖 意,请陈桑梓礼, 梁祖 甚喜。”
《漢語大詞典》:桑苎经(桑苧經)
指 唐 陆羽 著的茶经。 清 黄景仁 《泉上》诗:“手携《桑苧经》一卷,日日来放鯿鱼船。”参见“ 桑苧翁 ”。
分類:陆羽
《分类字锦》:桑薪养人(桑薪养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传:卬,我也。烘,燎也。煁,烓灶也。桑薪,宜以养人者也。疏:有人樵取于彼桑木之薪,不以炊㸑,云:我用之燎于煁灶,照物而已。桑薪,薪之善者,宜以炊㸑而养人。今不以炊㸑,反燎于煁灶,失其所也。
分类:
《骈字类编》:桑姓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漢語大詞典》:桑叶冠(桑葉冠)
用桑树叶缝制的帽子。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原宪 冠桑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衽襟则肘见。”
《漢語大詞典》:桑荫不徙(桑蔭不徙)
亦作“ 桑荫未移 ”。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舜 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唐 尉迟敬德 赞曰:‘ 敬德 之来, 太宗 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
《漢語大詞典》:桑荫未移(桑蔭未移)
见“ 桑荫不徙 ”。
《漢語大詞典》:桑荫不徙(桑蔭不徙)
亦作“ 桑荫未移 ”。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舜 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唐 尉迟敬德 赞曰:‘ 敬德 之来, 太宗 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
《漢語大詞典》:桑雍
桑树上因蠹虫蛀食而形成的痈肿物。喻媚上祸国的小人。雍,通“ 痈 ”。战国策·赵策四:“客曰:‘ 燕 郭之法有所谓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 鲍彪 注:“雍、痈同。桑中有蠹,则外碨磈,如人之痈。” 吴师道 补正:“桑中有蠹,以膏腋流於外,如痈溃然。”
《國語辭典》:桑榆末景  拼音:sāng yú mò jǐng
比喻晚年、年老。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而昆山从弟子严连得二孙,又令荆妻抱其一以为殇儿之后,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此间风俗,大胜东方,虽未卜居,亦有安土之怀矣。」也作「桑榆暮景」。
《國語辭典》:桑榆暮景  拼音:sāng yú mù jǐng
日暮时夕阳照在桑榆间。比喻晚年、年老。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三侠五义》第一一回:「一日,老母心内觉得不爽,展爷赶紧延医调治,衣不解带,昼夜侍奉;不想桑榆暮景,竟是一病不起,服药无效,一命归西去了。」也作「暮景桑榆」、「桑榆末景」、「桑榆暮影」。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