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梧桐  拼音:wú tóng
植物名。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树皮平滑,干端直。叶具长柄,叶片心形,掌状三至五浅裂,基出脉约七条,脉腋密被软毛。圆锥花序顶生,夏开黄色小花,雌雄同株。蓇葖果膜质,完全开裂,每一果片各著生种子三至五粒,种子球形,大小如豌豆。材质细致可制乐器或家具,树皮制纸及绳索,种子可食用及榨油。也称为「青桐」。
《漢語大詞典》:桐江
富春江 的上游。即 钱塘江 流经 桐庐县 境内一段。 唐 陆龟蒙 《钓车》诗:“ 洛 客见诗如有问,辗烟衝雨过 桐江 。” 宋 杨万里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舩龙山暮宿桐庐》诗之一:“海潮也怯 桐江 浄,不遣涛头过 富春 。” 元 萨都剌 《钓台夜兴》诗:“仙茶旋煮 桐江 水,坐客遥分石壁灯。”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画渔人》诗之二:“若非 渭水 持竿客,定是 桐江 把钓人。”
《漢語大詞典》:桐花
(1).桐树的花。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 巴峡 中,桐花开十月?” 宋 梅尧臣 《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杨朔 《海罗杉》:“桐花正在盛开,飘着雪,点染在苍松翠柏中间,煞是惹眼。”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宋 周邦彦 《浣溪沙·黄钟》词:“争挽桐花两鬢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骈字类编》:桐叶(桐叶)
宋 黄公度 惜别行送林梅卿赴阙 刺桐城边桐叶飞,刺桐城外行人稀。
元 元好问 饮酒五首 其四 人生桐叶露,见日忽已晞。
《骈字类编》:桐阴(桐阴)
唐 章孝标 和顾校书新开井 霜锸破桐阴,青丝试浅深。
唐 于鹄 过张老园林 药气闻深巷,桐阴到数家。
《國語辭典》:丝桐(絲桐)  拼音:sī tóng
古代制琴多用桐木,以丝为弦,故以丝桐为琴的代称。唐。李白怨歌行〉:「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
分類:乐曲
《國語辭典》:桐乡(桐鄉)  拼音:tóng xiāng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漢語大詞典》:孤桐
(1).特生的梧桐。《书·禹贡》:“ 嶧 阳孤桐。” 孔 传:“孤,特也。 嶧山 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堂咏桐》:“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餘。”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孤桐韜响,惟均雨露之濡; 泗 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 明 高启 《题陈节妇》诗:“妾本孤桐断作琴,一絃只作一絃音。”
(2).因 峄阳 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 峄山 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唐 王昌龄 《琴》诗:“孤桐祕虚鸣,朴素传幽真。髣髴絃指外,遂见初古人。”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 宋 陆游 《长相思》词:“爱松声,爱泉声,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骈字类编》:桐庐(桐庐)
宋 潘阆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馀晖。
唐 严维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唐 雍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 君在桐庐何处住,草堂应与戴家邻。
唐 白居易 百花亭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唐 韦庄 桐庐县作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骈字类编》:桐柏
南北朝 江淹 望荆山诗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南北朝 沈炯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唐 储光羲 登戏马台作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韵府拾遗 陌韵》:名山记天台山即仙人桐柏所理亦名桐柏山
《骈字类编》:桐树(桐树)
唐 李远 赠友人 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
唐 曹邺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宋 晁补之 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元 马祖常 拟唐宫词十首 其九 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分类:桐树
《國語辭典》:刺桐  拼音:cì tóng
植物名。豆科刺桐属,落叶乔木。枝干皆有刺。三出复叶,小叶菱形或卵形。总状花序花密集,花冠蝶形,朱红色,荚果念珠状,种子深红色。木材色白质轻软,可用制木屐、玩具等。叶、皮及根皆可入药。
《漢語大詞典》:枯桐
(1).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若人抱奇音,朱絃縆枯桐。” 明 魏大中 《次桐阴阁韵》之一:“无絃本是一枯桐,过耳皆如雨后风。”红楼梦第八九回:“ 黛玉 笑道:‘这张琴……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参见“ 焦尾琴 ”。
(2).晋书·张华传:“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 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乙和韩川韵》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鱼响枯桐。”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國語辭典》:桐君  拼音:tóng jūn
琴。因桐木可作琴,故以桐君为琴的代称。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颍〉诗二首之一:「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