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孤桐
(1).特生的梧桐。《书·禹贡》:“ 嶧 阳孤桐。” 孔 传:“孤,特也。 嶧山 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堂咏桐》:“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餘。”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孤桐韜响,惟均雨露之濡; 泗 石含清,未冠云韶之节。” 明 高启 《题陈节妇》诗:“妾本孤桐断作琴,一絃只作一絃音。”
(2).因 峄阳 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 峄山 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唐 王昌龄 《琴》诗:“孤桐祕虚鸣,朴素传幽真。髣髴絃指外,遂见初古人。”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 宋 陆游 《长相思》词:“爱松声,爱泉声,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2).因 峄阳 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於 峄山 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唐 王昌龄 《琴》诗:“孤桐祕虚鸣,朴素传幽真。髣髴絃指外,遂见初古人。” 宋 黄庭坚 《听崇德君鼓琴》诗:“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 宋 陆游 《长相思》词:“爱松声,爱泉声,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骈字类编》:桐庐(桐庐)
宋 潘阆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馀晖。
唐 严维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唐 雍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 君在桐庐何处住,草堂应与戴家邻。
唐 白居易 百花亭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唐 韦庄 桐庐县作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严维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唐 雍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 君在桐庐何处住,草堂应与戴家邻。
唐 白居易 百花亭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唐 韦庄 桐庐县作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骈字类编》:桐柏
南北朝 江淹 望荆山诗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南北朝 沈炯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唐 储光羲 登戏马台作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韵府拾遗 陌韵》:名山记天台山即仙人桐柏所理亦名桐柏山
南北朝 沈炯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唐 储光羲 登戏马台作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韵府拾遗 陌韵》:名山记天台山即仙人桐柏所理亦名桐柏山
《骈字类编》:桐树(桐树)
唐 李远 赠友人 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
唐 曹邺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宋 晁补之 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元 马祖常 拟唐宫词十首 其九 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唐 曹邺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宋 晁补之 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元 马祖常 拟唐宫词十首 其九 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分类:桐树
《漢語大詞典》:枯桐
(1).《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若人抱奇音,朱絃縆枯桐。” 明 魏大中 《次桐阴阁韵》之一:“无絃本是一枯桐,过耳皆如雨后风。”《红楼梦》第八九回:“ 黛玉 笑道:‘这张琴……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参见“ 焦尾琴 ”。
(2).《晋书·张华传》:“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 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乙和韩川韵》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鱼响枯桐。”
(2).《晋书·张华传》:“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 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乙和韩川韵》之三:“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故山新稻香,粥鱼响枯桐。”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