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案牍(案牘)  拼音:àn dú
公务文书。如:「案牍劳神」。南朝齐。谢朓落日怅望〉诗:「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国语辞典》:案牍劳形(案牍劳形)  拼音:àn dú láo xíng
案牍,指公事文书。「案牍劳形」形容因文书工作繁重而疲惫不堪。如:「他近来案牍劳形,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国语辞典》:案牍劳烦(案牍劳烦)  拼音:àn dú láo fán
形容要处理的官府文书十分繁多。《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國語辭典》:文书(文書)  拼音:wén shū
1.文字。《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2.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三国志平话》卷上:「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3.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
4.司理文书的人员。
《國語辭典》:方书(方書)  拼音:fāng shū
1.官府文书,案牍。《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2.指史书,史册。唐。刘知几《史通。卷七。品藻》:「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光武则受误于庞萌,曹公则见欺于张邈。事列在方书,惟善与恶,昭然可见。」
3.医书。唐。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宋。刘克庄 西江月。思邈方书去失词:「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
4.古代医术与方术同出一源,故亦指称方术之书。《抱朴子。内篇。对俗》:「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黄老之手,经松乔之目也。」唐。卢纶 寻贾尊师诗:「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井臼阴苔遍,方书古字多。」
《漢語大詞典》:桉牍(桉牘)
案牍。
分類:案牍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國語辭典》:老吏  拼音:lǎo lì
年老资深或娴熟公务的官吏。《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原来这书办,为本衙门刑房的一掌案的老吏,平日无论有甚么疑难大事,到他手里,没有完不了的案。」
《漢語大詞典》:书狱(書獄)
书写狱词。指作案牍文书或作判决词。汉书·张汤传:“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三》:“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
《國語辭典》:抱牍(抱牘)  拼音:bào dú
抱持案牍。指办理公文。也指担任公职。宋。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抱牍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
《國語辭典》:文牍(文牘)  拼音:wén dú
1.公文书札的总称。《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2.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抱案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明 宋濂 《京畿乡试策问》:“今世之吏,数倍於前,事繁政紊,案牘纷然…… 刘炫 所谓老吏抱案而没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更移,自臺阁以至抱案之吏,无不随之更调。”
《漢語大詞典》:银台司(銀臺司)
宋 门下省所辖官署。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司署设在 银台门 内,故名。《宣和遗事》前集:“当有银臺司 范镇 上疏,奏言青苗钱扰民不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银臺司兼门下对駮……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臺。”宋史·职官志一:“银臺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牘,抄録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亦省作“ 银臺 ”。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黄州 副使坐闲散,諫疏无路通银臺。” 任渊 注引《国朝会要》:“银臺司掌受天下奏状。” 明 谢榛 《夜话李孺长书屋因怀其尊君左纳言》诗:“岁暮银臺应感叹,几人封事为苍生?”
《國語辭典》:法案  拼音:fǎ àn
泛指向立法机关提出以备审议制定的法律草案。
《漢語大詞典》:书令史(書令史)
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 晋 、 南朝 宋 有内台书令史,九品。 隋 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