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讼件
弥天案
访案
升堂
中事
平反
公案
公堂
看得
法堂
折狱
治狱
断狱
大狱
知情
《漢語大詞典》:讼件(訟件)
案件。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约章》:“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
分類:案件
《国语辞典》:弥天案(弥天案)  拼音:mí tiān àn
比喻罪大恶极的案件。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便做道黑山贼寇犯了弥天案,也无多些子差一念心田。」
《漢語大詞典》:访案(訪案)
指下令查办的案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又叫我作为访案,又叫我严办,却又只説得他‘不守清规’四个字,叫我怎样严办法呢?”《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起先 西卿 的左邻右舍,见 西卿 拜县里大老爷不见,就造了多少謡言,説他吃了访案,县里正要拿他。”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2.旧称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升堂,众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
3.比喻学问技艺已稍入门。《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初涉艺文,升堂睹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漢語大詞典》:中事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國語辭典》:平反  拼音:píng fān
推翻错判,洗雪冤情。《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列传》:「擢江西赣州知府,平反冤狱,居官有声。」
《國語辭典》: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净,大人敢待来也。」也作「书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國語辭典》:公堂  拼音:gōng táng
1.学校。《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往年就是本学老师,门生也不过是公堂一见而已。」
2.官署或法庭的大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补翁先生,请厅房里去坐。此地公堂,不便说话。」
《漢語大詞典》:看得
旧时审判案件公文的开头用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看得 王可习 父子亘古奇兇也。”
《國語辭典》:法堂  拼音:fǎ táng
1.寺院中集众说法的场所,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设法座,供宣讲佛法之用。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西游记》第七回:「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
2.旧称审案的公堂,即法庭。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你这老儿,这是法堂上,不是你弄虚头的去处。」
《國語辭典》:折狱(折獄)  拼音:zhé yù
断狱,审判案件。《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聊斋志异。卷一○。胭脂》:「人皆服哲人之折狱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
《漢語大詞典》:治狱(治獄)
审理案件。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 春秋 之治狱,论心定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治狱如神。”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县令任重而选贱,俸薄而官卑,自治狱、催科外,餘皆置之度外。”
《國語辭典》:断狱(斷獄)  拼音:duàn yù
判决讼案。《墨子。尚贤中》:「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汉书。卷四。文帝纪》:「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國語辭典》:大狱(大獄)  拼音:dà yù
重要刑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传古义。」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
《國語辭典》:知情  拼音:zhī qíng
知悉某件事的内情。法律有知情自首、知情故纵等条文。《三侠五义》第八一回:「只因这宗事,小人知情。听见人说:『知情不举,罪加一等。』故此小人前来在相爷跟前言语一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