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桃花脸(桃花臉)
谓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 唐 韩偓 《复偶见三绝》之二:“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宋 蔡伸 《水调歌头》词:“为问桃花脸,一笑为谁容。” 明 刘基 《蓦山溪》词:“三更鸣雨湿透桃花脸,珠箔未登钩。”亦省称“ 桃脸 ”。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脸开。” 元 无名氏 《寨儿令·失题》曲:“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
《漢語大詞典》:桃花岩(桃花巖)
山岩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陆县 ,为 唐 李白 读书处。 唐 李白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归来 桃花巖 ,得憩云窗眠。” 元 黄镇成 《桃花岩》诗:“山人旧説 桃花巖 ,山高水絶无由探。”
《漢語大詞典》:桃花流
即桃花水。指春汛。 唐 李白 《荆门浮舟望蜀江》诗:“正是桃花流,依然 锦江 色。”
分類:春汛
《國語辭典》:桃花汛  拼音:táo huā xùn
每年春天桃花开时,黄河等处涨起的潮流。宋。吴文英〈水龙吟。夜分溪馆渔灯〉词:「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汛,宫沟上,春流紧。」也称为「桃花水」、「桃汛」、「春汛」。
《漢語大詞典》:三汛
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 清 朱扆 《河防志》卷五。
《漢語大詞典》:桃花雪
春雪。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第二天,天气还很冷,下着桃花雪。”
《漢語大詞典》:桃花粥
旧俗寒食节的食品。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呈桃花色,称“桃花粥”。 元 陈樵 《寒食词》:“ 绵 上火攻山鬼哭,霜华夜入桃花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粧楼,桃花粥吃个够。”参阅艺文类聚卷四。
《漢語大詞典》:桃花命
旧指女子薄命。 明 玩花主人 《妆楼记·发书》:“想只想这寃遭是桃花命里相招。”
分類:女子薄命
《漢語大詞典》:桃花泉
泉名。在 江苏 扬州 城内原 清 代盐政署中。其水清澈,用于泡茶,味美色佳。参阅 清 麟庆 《鸿雪因缘图记·桃泉煮茗》
《漢語大詞典》:桃花浔(桃花潯)
犹桃花源。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图歌》:“渔舟暝入桃花潯,春山如闻樵採音。”参见“ 桃花源 ”。
分類:桃花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國語辭典》:桃花妆(桃花妝)  拼音:táo huā zhuāng
一种古代女子的盛妆。脸上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多涂于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故称为「桃花妆」。
《漢語大詞典》:桃花绶(桃花綬)
汉 代九卿二千石系印的绶带。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或带桃花之綬,乍响 玄山 之王。”
《漢語大詞典》:桃花石
(1).石名。以石色粉红而得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桃花石:“ 韶州 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红斑斕,稍润,扣之无声,可琢器皿,或为镇纸。”
(2).公元十三世纪初 中亚 人对 中国 人的称谓。 元 李志常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归,及见中原汲器,喜曰:‘ 桃花石 诸事皆巧。’ 桃花石 谓 汉 人也。”参阅 王国维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章巽 《桃花石和回纥国》
《漢語大詞典》:桃花醋
醋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桃花醋:“ 唐 世风俗,贵重葫芦酱,桃花醋,照水油。”
《漢語大詞典》:桃花粉
女子化妆用品。即胭脂。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清微子 《服饰变古録》云:‘燕脂, 紂製 ,以红蓝汁凝而为之,官赐宫人涂之,号为桃花粉。’”
《漢語大詞典》:桃花盐(桃花鹽)
盐的一种。色如桃花,俗名红盐。产于 甘肃 张掖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盐:“ 郑公虔 云:‘ 琴湖池 桃花盐,色如桃花,随月盈缩,在 张掖 西北。’”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盐》:“ 琴湖池 中有桃花盐,色如桃花。”
分類:俗名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