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9,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方司格
格竹
格祀
格术
格桑花
格评
格佞
格落
格律诗
格兰
格拉
格拒
格套
逆格
木格
《漢語大詞典》:方司格
北魏 时诏各郡按氏族门第高低以次举选人才的一种方式。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 魏太和 时,詔诸郡正,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名曰‘方司格’。”
《漢語大詞典》:格竹
指 明 王守仁 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年谱》:“二十一岁在 越 ……是年为 宋 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 龙山公 于京师徧求 考亭 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 清 魏源 《王文成公赞》:“ 朱子 格物何曾教人格竹,此亦《语録》之一病。” 严复 《救亡决论》:“前 明 姚江 王伯安 ,儒者之最有功业者也,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
《漢語大詞典》:格祀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礼,散齐七日,致齐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礼曰格祀。”
《漢語大詞典》:格术(格術)
格物之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
《漢語大詞典》:格桑花
生于 西藏 的一种野花,形如菊,开黄色小花。藏族把它作为幸福与爱情的象征。《中国民间故事选·海螺姑娘》:“这姐妹三人,聪明能干,都长得跟山上的格桑花一样。”《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我的心呀,就象盛开的格桑花。”
分類:野花黄色
《漢語大詞典》:格评(格評)
测量评定。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濬:“欲从 武康 紵溪 开 漕谷湖 ,直出海口……既事关大利,宜加研尽,登遣议曹从事史 虞长孙 与 吴兴 太守 孔山士 同共履行,准望地势,格评高下,其川源由歷,莫不践校。”
分類:测量评定
《漢語大詞典》:格佞
破除谄媚阿谀。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 鲜之 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 高祖 辞穷理屈,然后置之……时人谓为‘格佞’。”
《高级汉语词典》:格落
方言。的了
《漢語大詞典》:格律诗(格律詩)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 ,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漢語大詞典》:格兰(格蘭)
见“ 格兰姆 ”。
《漢語大詞典》:格兰姆(格蘭姆)
公制重量单位,今省译作“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本公债总额银二千万元,每元合纯金百分之七十五格兰姆。”亦省作“ 格兰 ”。 鲁迅 《集外集·说鈤》:“此三年间所取纯与不纯者,合计仅五百格兰耳。”
分類:公制重量
《漢語大詞典》:格拉
象声词。 张天翼 《最后列车》:“每个人鼻孔耳朵全被沙土塞住,要是有谁牙齿碰牙齿,你老远地就得听见他嚼着沙子响:格拉格拉地像吃小米。”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格拒
抵抗格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厍将军:“﹝ 厙 ﹞后觉大势既去,潜以兵乘 祖 , 祖 格拒伤手,因就缚之。”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吴禄贞》:“ 禄贞 离座格拒,同谋 马蕙田 持枪入,击中 禄贞 要害,取其元而去。”
分類:抵抗格斗
《漢語大詞典》:格套
程式;固定的模式。 明 陆深 《玉堂漫笔》:“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近时 李献吉 、 何仲默 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 明 高攀龙 《破格用人疏》:“国家之事,束缚于格套,分岐于意见,摇夺于议论,所从来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词林前后辈:“近日格套愈严,前后辈几同师弟。”
《漢語大詞典》:逆格
犹迎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叔高 ﹞见白头公,可长四五尺,突出,往赴 叔高 , 高 以刀逆格之。”
分類:迎击
《漢語大詞典》:木格
(1).泛指木制框格。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胶泥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内侍 李舜举 家曾为暴雷所震……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釦者,银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2).一种木制刑具。宋史·外国传五·注辇国:“民有罪,即命侍郎一员处治之,轻者縶於木格,笞五十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