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根荄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漢語大詞典》:无漏(無漏)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國語辭典》:原本 拼音:yuán běn
1.事物的起源和根本。《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2.推溯其本源。《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3.原来、本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
4.原来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5.根据。《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2.推溯其本源。《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3.原来、本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
4.原来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5.根据。《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