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民本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金灿然 《中国历史学的简单回顾与展望》:“过分的估计了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民本’的意义。”
(2).民间的奏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苏州 民渐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约具民本保留。”
《漢語大詞典》:先本
谓重视根本。史记·平準书:“安寧则长庠序,先本絀末,以礼义防于利。”
分類:重视根本
《國語辭典》:标本(標本)  拼音:biāo běn
1.标,末尾。本,根本。标本指本末主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八。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经过处理,可长久保存原貌的动、植物个体或器官、或矿物之碎片等。
《漢語大詞典》:末务(末務)
(1).世俗琐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设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废伪去欲,执大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在官折节於奔走,悉力於米盐之末务,此固任小者之常,无不自安之意。”
(2).非根本的事;次要的事。 清 方苞 《周公论》:“形胜者守国之末务,而圣人亦不废。” 章炳麟 《文学总略》:“气非窜突如鹿豕,德非委蛇如羔羊,知文辞始於表谱簿録,则修辞立诚其首也,气乎德乎,亦末务而已矣。”
《國語辭典》:基趾  拼音:jī zhǐ
1.建筑物的基础。《左传。宣公十一年》:「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也作「基址」。
2.比喻事物的根本。《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趾。」也作「基址」。
《漢語大詞典》:六本
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孔子 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北史·隋炀帝纪》:“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
《漢語大詞典》:末度
(1).指具体的措施。相对于本数(根本的大道)而言。庄子·天下:“明於本数,係於末度。” 成玄英 疏:“本数,仁义也;末度,名法也。”
(2).引申为无关根本的小事。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然人道交际,又须以礼,是以不果拜赐。”
《漢語大詞典》:宗原
谓奉守根本原则。原,根本,本源。荀子·非十二子:“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王先谦 集解:“宗原者,以本原为宗也。”
《漢語大詞典》:本誓
根本的誓愿。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皇帝以湛然法身,不捨本誓。”
分類:根本誓愿
《漢語大詞典》:五本
古人修身处世的五项根本要求。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诚以信;三曰富而贵,毋敢以骄人;四曰恭以敬;五曰宽以静。”
《漢語大詞典》:遗本(遺本)
(1).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魏书·郑道昭传:“遂使硕儒耆德,卷经而不谈;俗学后生,遗本而逐末。”
(2).犹遗表。《檮杌闲评》第三五回:“公子只得央人出来做好做歹的送他几十两银子作程仪,把遗本交与他覆命。”红楼梦第二回:“不料 代善 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
《漢語大詞典》:贵本(貴本)
谓重视根本的、重要的事物。亦特指重视农业。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凡士之学,贵本贱末。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识远者贵本,见近者务末。” 清 唐甄 潜书·辨儒:“请为贵本之譬:彼树木者,厚壅其根,旦暮灌之,旬候粪之。”
《國語辭典》:丰本(豐本)  拼音:fēng běn
古人称专供祭祀用的韭菜,因其根本丰盛,故称。
《漢語大詞典》:干本(幹本)
树木的主干。亦喻事物的根本。 叶圣陶 《祖母的心》:“这原是干本以外的枝叶,自不足数。”
《漢語大詞典》:顾本(顧本)
谓不忘根本。文选·张衡〈思玄赋〉:“既垂颖而顾本兮,而亦要思乎故居。” 李善 注:“言禾垂颖以顾本,犹人之思故居也。《淮南子》曰:‘ 孔子 见禾三变:始於粟,生於苗,成於穗,乃叹曰,我其首禾乎。’ 高诱 曰:‘禾穗向根,故君子不忘本也。’”
分類: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