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三本
主君
本领
重农
生本
托体
元阳
道根
拔本
失本
本愿
末事
重本
教本
脱体
《漢語大詞典》:三本
(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於其信,是故肃慎三本。” 凌曙 注引《大戴礼》:“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北史·刑邵传:“ 炎汉 勃兴,更修儒术。故 西京 有六学之义, 东都 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
(4).三个本源。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漢語大詞典》:主君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國語辭典》:本领(本領)  拼音:běn lǐng
1.才学、技能。《老残游记》第七回:「大盗系有头领,有号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领的甚多。」《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谅他几个生童,有多大的本领,敢毁本府的祠宇?」
2.原来、根本。《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一二。传闻杂记》:「吾曾历举佛说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是本领不是,一齐差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
《漢語大詞典》:重农(重農)
重视农业。 中国 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明 张居正 《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 章炳麟 《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 李悝 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 春秋 后期商农并重向 战国 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漢語大詞典》:生本
生命的根本。吕氏春秋·情欲:“其於物也,不可得之为欲,不可足之为求,大失生本。”
《漢語大詞典》:托体(託體)
(1).寄附躯体。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乌以反哺,託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贄国卿。”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 汉 之 吕 霍 ,可以为诫。”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弱质託体君子,今将娩矣。”
(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清 汪懋麟 《史淑时诗序》:“其七言歌行,託体 长吉 ,而音情駘荡又类 鲍明远 。” 清 周寿昌 《〈渐西村人初集〉叙》:“ 寿昌 偏耆攷订,少而学诗,託体不尊,老尤浅率。”
《漢語大詞典》:元阳(元陽)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西游记》第三二回:“ 唐僧 乃 金蝉长老 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
《國語辭典》:道根  拼音:dào gēn
1.道的本源、根柢。汉。荀悦《申鉴。政体》:「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
2.修道的根柢基础。宋。苏轼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之四:「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将来申先生庶几不至于搅到这两重恶障里去,就是玙姑,道根尚浅,也该留心点为是。」
《漢語大詞典》:拔本
(1).拔除根本。国语·晋语二:“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参见“ 拔本塞原 ”。
(2).逐步拔还本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轮船招商局:“俟 光绪 六年起,缓息拔本,匀分五期,每年缴还一期。”
《國語辭典》:拔本塞原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本,树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比喻毁弃根本。《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原,残害忠良,祸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归。」亦可引申为正本清源、从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國語辭典》:失本  拼音:shī běn
赔本、亏本。《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这个大菜馆,不过借他做个引子,失本、赚钱,都不计较。」
《國語辭典》:本愿(本願)  拼音:běn yuàn
1.原有的心愿。《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传》:「吾自立身,不营世利;经涉累朝,通否任时;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举,非本愿也。」
2.根本的誓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入一切刹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刹故。」
《國語辭典》:末事  拼音:mò shì
不重要的事。《儒林外史》第四○回:「总之,为人以忠孝为本,其馀都是末事。」《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漢語大詞典》:重本
以根本大事为重。常指重视农田之事。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絶轻疾之资也。”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正》:“敬始重本。”晋书·齐王攸传:“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若三子者,知重本务农,使民无艰食。”
相同的写本。《隋书·牛弘传》:“ 萧绎 据有 江陵 ,遣将破平 侯景 ,收 文德 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餘卷,悉送 荆州 。”
《國語辭典》:教本  拼音:jiào běn
课本、教科书。如:「此书虽好,却不适合用来作教本。」
《國語辭典》:脱体(脫體)  拼音:tuō tǐ
1.民间神话指脱去凡体。后人泛用为脱离身体。如:「病已脱体」。《西游记》第一四回:「只到如今,你才脱体。」
2.全身,整个身体。宋。向子諲 采桑子。人如濯濯春杨柳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牵系多情尽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