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龙见(龍見)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漢語大詞典》:栖神(棲神)
亦作“栖神”。
(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