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道本
(1).立身行道、经世致用的根本。《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贾公彦 疏:“至德以为道本者,至德为至极之德,以为行道之本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镠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2).儒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汉书·艺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与主张的根本。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 越 人以为鳬, 楚 人以为乙。人自 楚 越 耳,鸿常一鸿乎?澄本虽一,吾自俱宗其本,鸿迹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专尊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 周 之问曰:‘足下专尊佛跡,无侮道本,吾则心持释训,业爱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为当?’” 吴越 钱镠 《天柱观记》:“洎大 唐 创业,以 玄元皇帝 为祖宗,崇尚玄风,恢张道本。”
(4).真性;本来面目。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着你托化在雨云乡,还宿债在鶯花阵,休迷却前生道本。”
《漢語大詞典》:至计(至計)
(1).最好的计策、办法。《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 敦煌 、 酒泉 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絶远之国,非至计也。”《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二卿言守言和,皆非至计。”
(2).根本大计。《后汉书·何敞传》:“駙马都尉 瓌 ,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 竇氏 之福。”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臣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计,谋及于布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理学诸儒,如 熊赐履 、 魏象枢 、 陆陇其 、 朱軾 辈,时有献替,而其所因革,未有关于至计者。”
(2).根本大计。《后汉书·何敞传》:“駙马都尉 瓌 ,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 竇氏 之福。”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臣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计,谋及于布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理学诸儒,如 熊赐履 、 魏象枢 、 陆陇其 、 朱軾 辈,时有献替,而其所因革,未有关于至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