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返本还源(返本還源)
(1).返回原地。五灯会元·临济宗·洞山梵言禅师:“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2).恢复根本。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护法·唐朗州药山惟严:“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迷而不返,今牵復之,犹地雷之復见天地心矣,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漢語大詞典》:积本求原(積本求原)
从根本上探求。 明 王守仁 《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採摘汲引,其间亦寧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分類:根本探求
《漢語大詞典》:积基树本(積基樹本)
缔造基础,树立根本。《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李周翰 注:“言 文王 结基本根之远。”
《漢語大詞典》:集体主义(集體主義)
以人民群众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同“ 个人主义 ”相对。 王镇 《枪》第二幕:“咱们就应该向人家学习,学习这种集体主义精神。”
《漢語大詞典》:归根结蒂(歸根結蒂)
归结到根本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巴金 《雾》五:“归根结蒂,还是‘没有勇气’四个字,他似乎感到绝望了。”亦作“ 归根结柢 ”、“ 归根结底 ”。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归根结柢,谁能不为着自己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分類:归结根本
《国语辞典》:不可胜原(不可胜原)  拼音:bù kě shēng yuán
原,根本的意思。不可胜原指无法数计清楚。《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
《國語辭典》:秉要执本(秉要執本)  拼音:bǐng yào zhí běn
掌握住要点与根本。如:「有丰富学识,再坚持秉要执本的处事原则,定能有所成就。」《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漢語大詞典》:拆东墙补西墙(拆東牆補西牆)
同“ 拆东补西 ”。 《中国民歌资料·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 戚祖胜 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國語辭典》:拔本塞原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本,树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比喻毁弃根本。《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原,残害忠良,祸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归。」亦可引申为正本清源、从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漢語大詞典》:爱礼存羊(愛禮存羊)
《论语·八佾》:“ 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 赐 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爱礼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初,中丞 王陶 论宰相不押常朝班为不臣,宰相不从, 陶 争之力,遂罢。公既继之,言:‘宰相不押班,细故也, 陶 言之过。然爱礼存羊,则不可已……臣愿候宰相押班,然后就职。’” 明 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深亏这边爹妈,看待胜似亲生,且不改我名,实寓爱礼存羊之意。”
《國語辭典》:本同末异(本同末異)  拼音:běn tóng mò yì
基本道理相同,但在外表、细节上则有不同的地方。《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漢語大詞典》:背本就末
背离根本,追逐末节。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何期臣僕 吴 越 ,背本就末乎?”
《國語辭典》:保本  拼音:bǎo běn
保住本钱,避免受损。如:「经历这次事件后,对于此项投资他只想保本,不敢奢望赚钱。」
《漢語大詞典》:德本财末(德本財末)
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孔颖达 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今岁某赴科场,皇上所命题,即以‘德本财末’为言,某虽不肖,敢欺君纳贿耶?”
《漢語大詞典》:道德原则
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在中国,通常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