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挖墙角(挖墙角)  拼音:wā qiáng jiǎo
拆台,比喻从根本上破坏、损害别人。如:「这件事进行这么不顺,是不是有人在挖墙角?」
《国语辞典》:起根儿(起根儿)  拼音:qǐ gēn ér
起初、根本。如:「创业维艰,起根儿尤其要扎实。」
分类:起初根本
《漢語大詞典》:改良主义(改良主義)
反对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主张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加以改善的思想。
《國語辭典》:改天换地(改天換地)  拼音:gǎi tiān huàn dì
更改天地。比喻彻头彻尾改变原来面貌。如:「经过了这次改天换地的重整,公司上下焕然一新。」也比喻巨大的变革。如:「这座纯朴的山城近年改天换地,原有景观完全变了个样。」
《國語辭典》:釜底抽薪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薪,柴火。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理,是『釜底抽薪』之法。」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世界观
也称“无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成果和集中表现。
《國語辭典》:个人主义(個人主義)  拼音:gè rén zhǔ yì
以个人或个体为中心,崇尚个人自由与权利,尊重个性的主张,强调独立思考判断,将个人的利益与存在价值,看作重于集体或社会的利益与存在价值,这些思想叫做个人主义。也称为「个体主义」。
《國語辭典》: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拼音:duǒ dé hé shang duǒ bù dé sì
(谚语)和尚能够躲得起来,但是庙寺依然存在,所以别人仍可从庙中找得到他。比喻人无论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也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漢語大詞典》:敦本务实(敦本務實)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國語辭典》:对立统一规律(對立統一規律)  拼音:duì lì tǒng yī guī lǜ
马克斯主义信仰唯物辩證法的根本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相互联系依存,又相互分离排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漢語大詞典》:对茬儿
〈方〉吻合;相符:这事情很不~,应该对证一下ㄧ他们两人说的话根本对不上茬儿。
《國語辭典》:端本澄源  拼音:duān běn chéng yuán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诚愿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涤瑕荡秽。」也作「正本清源」。
《漢語大詞典》:方法论(方法論)
哲学上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一章:“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对于人们的认识又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光明日报》1987.3.1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提供给人们一个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时,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
《漢語大詞典》:反映论(反映論)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根本对立的哲学学说。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先天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做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这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國語辭典》:返本还原(返本還原)  拼音:fǎn běn huán yuán
返回原来的地方。比喻恢复根本。《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后来直使得一尊古佛,来度柳翠,归依正道,返本还原,成佛作祖。」《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阁下不是发愿要游览阴界吗?等到阁下游兴衰时,自然就返本还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