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霜芬
犹霜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霜芬幕月,松气陵秋。”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芬字与下句气字对,宜作氛。按 梁 邵陵王 纶 《咏新月》诗云:‘霜氛含月彩,靄靄下南楼。’可资比证。”
《漢語大詞典》:连流(連流)
滞留。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北客长欷,深壁寂思。空牀连流,圭嵛淹滞。” 李长路 赵威 校勘记:“‘连流’, 梁 本註‘一作流连’。”
《漢語大詞典》:校语(校語)
校勘者的话。 范宁 《〈博物志校证〉前言》:“后因种种关系,此稿久置箧中,六三年曾经重新写定,但校语未能改写,保留了原来形式。”
分類:校勘
《国语辞典》:宋板  拼音:sòng bǎn
宋时刊刻的书籍。雕镌最佳,纸张、校勘也极精良。也作「宋版」。
《漢語大詞典》:检较(檢較)
查考校勘。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焚膏检较 涑水 《通鑑》,为之标举。”
《漢語大詞典》:捡勘(撿勘)
查对校勘。《左传·昭公元年》“ 臺駘 能业其官” 唐 孔颖达 疏:“史籍散亡无可捡勘,此事未必然也。”
分類:查对校勘
《漢語大詞典》:校证(校證)
校勘证实。 宋 梅尧臣 《寄宋次道中道》诗:“屡假篋中书,校证多护真。”又如 晋 张华 博物志一书,由 范宁 校证,称《博物志校证》
《漢語大詞典》:校注(校註)
亦作“ 校注 ”。 校勘、注释。如:《屈原赋校註》《李白集校注》《李清照集校註》
见“ 校註 ”。
分類:校勘注释
《漢語大詞典》:隐校(隱校)
审订校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 元嘉 中,故光禄大夫 傅隆 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 胡三省 注:“隐者,痛覈其实也。”
分類:校勘
《漢語大詞典》:译校(譯校)
翻译并校勘。《书林》1986年第2期:“另一方面对采用的作品进行译校。”
分類:翻译校勘
《漢語大詞典》:铁不得(鐵不得)
即 吐蕃 。辽史·兴宗纪三:“﹝ 重熙 十七年﹞丁卯, 铁不得国 使来,乞以本部军助攻 夏国 ,不许。”辽史·百官志二:“ 铁不得国 王府。”中华书局校勘记:“ 铁不得 即 吐蕃 ,此与上文 西蕃 、 大蕃 等并是当时 吐蕃 不同部分朝贡於 辽 者,故以不同名称存於史册。”参见“ 吐蕃 ”。
《國語辭典》:吐蕃  拼音:tǔ fān
唐代时,中国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青康藏高原。主要以农牧业为生,并有冶铁、毛织等手工业。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的主要外患。唐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联姻,促进了唐、蕃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漢語大詞典》:移袂
广袖。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被锡衣移袂……主妇赞者一人,亦披锡衣移袂。” 郑玄 注:“侈者盖半士妻之袂以益之,衣三尺三寸,袪尺八寸。” 阮元 校勘:“移, 唐 《石经》、 严 本、《要义》、 杨氏 俱作‘移’,与疏文合。 徐 本、释文《集释》《通解》、 敖氏 、 毛 本,俱作‘侈’……移,犹广大也。”
分類:阮元校勘
《漢語大詞典》:校梓
校勘并付印。 清 钱熙祚 《〈近事会元〉校勘记》:“右近事会元五卷,从 文澜阁 本抄出,校梓后,得旧抄本。”
《漢語大詞典》:校藜
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后因以“校藜”谓精心校勘书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僕虽不才,固尝侍从 兰臺 ,校藜 天禄 。”
《漢語大詞典》:校诠(校詮)
校勘诠释。
分類:校勘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