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钩栗(钩栗)
本草钩栗味甘平主不饥厚肠胃令人肥健子似栗而圆小生江南山谷
《分类字锦》:各疏栗事
梁书沈约传约尝侍宴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
分类:
《漢語大詞典》:栭栗
木名,栗之一种。即茅栗。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栭栗:“吾乡有小栗丛生,其外蓬中实,皆与栗同,但具体而微耳,故名栭栗。”
分類:木名
《骈字类编》:二栗
五色线王可交棹渔舟入江遇一彩舫有道士七人玉冠霞帔呼可交上舫命酒与吃侍者泻酒于尊再三不出道士曰酒灵物若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命也一人曰与栗出俄取二栗与之长二寸许肉脆而甘可交食栗之后绝榖动静若有神助
《骈字类编》:槐栗
齐书祥瑞志新冶县槐栗二木合生异根连理去地数尺中央小开上复为一
《漢語大詞典》:惶栗
见“惶慄”。
《漢語大詞典》:惶慄
亦作“ 惶栗 ”。 恐惧。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内官惶慄谢罪。” 柔石 《夜底怪眼》:“ 莱托娜 用同一种深黑色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分類:恐惧
《韵府拾遗 质韵》:胡栗
蔡邕有胡栗赋
《國語辭典》:鸡皮栗子(雞皮栗子)  拼音:jī pí lì zi
皮肤上因为寒冷或惊吓等刺激,引起附著于毛发的肌肉收缩而产生皮肤表面突起细密小粒的现象。《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一阵西风,正从门圈子里刮来,身上又无绵衣,肚中又饿,刮起一身鸡皮栗子,把不住的寒颤。」也称为「寒粟子」、「鸡皮疙瘩」。
分類:鸡皮疙瘩
《漢語大詞典》:鸡栗(雞栗)
亦作“鷄栗”。 鸡皮疙瘩。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月十二》:“说起来,总是否认有鬼怪的,但鸡栗却不肯因为不信便不出来,寒毛一个个也会竖起的。”
分類:鸡皮疙瘩
《國語辭典》:火中取栗  拼音:huǒ zhōng qǔ lì
法国诗人拉。封登所著猴子与猫的寓言故事。叙述一只狡猾的猴子骗猫从火中取栗子,结果猫爪上的毛被火烧掉,而栗子却全被猴子吃了。后比喻为他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获。如:「他只不过是在利用你罢了,一旦替他火中取栗,打下江山之后,便会将你一脚踢开。」
《骈字类编》:瑰栗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
《漢語大詞典》:鼓栗
亦作“ 鼓慄 ”。 震惊战慄。墨子·大取:“故浸滛之辞,其类在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於火。”
分類:震惊战慄
《漢語大詞典》:寒栗子
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纔爬得起来,説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一本作“ 寒粟子 ”。
《國語辭典》: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天气并不寒冷,却一直发抖。形容内心极为恐惧。《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慄」。
分類:发抖恐惧
《漢語大詞典》:弁栗
见“弁慄”。
《漢語大詞典》:弁慄
战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 史弥远 ﹞权势赫烜……宫宴时,有伶人执拳石,以大钻钻之,久而不入,叹曰:‘钻之弥坚!’一伶遽扑其首曰:‘汝不去钻 弥远 ,却来钻“弥坚”,可知道钻不入也。’举座弁慄。翼日, 弥远 杖伶人而出之境。”
分類:战栗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