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五十五〈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高柔传〉~685~
魏初,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帝嘉纳焉。
魏初,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帝嘉纳焉。
典故
相关人物
绕红梁
歌绕夜梁
三日响
歌从雍门学
歌声梁上浮
韩娥音
清歌绕飞梁
绕尘梁
绕栋宇
绕梁唱
送曲韩娥
馀声三日飞
歌响拂雕梁
梁上歌声绕
声飞梁
相关人物
薛谭
韩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简释
余音绕梁:喻指歌声宛转悠扬。唐孙觌《长乐寺》:“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韩娥:泛指歌女。唐贯休《酷吏词》:“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柳宗元二十·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594~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词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包罗旁魄,胶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诤臣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狠怒,以词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或合而隐,或乖而显。后之学者,穷老尽气,左视右顾,莫得而本。则专其所学,以訾其所异,党枯竹,护朽骨,以至于父子伤夷。君臣诋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圣人之难知也!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先生字某,既读书,得制作之本,而获其师友。于是合古今,散同异,联之以言,累之以文。盖讲道者二十年,书而志之者又十馀年,其事大备,为《春秋集注》十篇,《辩疑》七篇,《微指》二篇。明章大中,发露公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包罗旁魄,胶葛下上,而不出于正。其法以文武为首,以周公为翼,揖让升降,好恶喜怒,而不过乎物。既成,以授世之聪明之士,使陈而明之,故其书出焉,而先生为巨儒。用是为天子诤臣尚书郎国子博士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皆得其道。刺二州,守人知仁。永贞年,侍东宫,言其所学,为《古君臣图》以献,而道达乎上。是岁,嗣天子践阼而理,尊优师儒,先生以疾闻,临问加礼。某月日,终于京师,某月日,葬于某郡某里。呜呼!先生道之存也以书,不及施于政;道之行也以言,不及睹其理。门人世儒,是以增恸。将葬,以先生为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相与谥曰文通先生。后若干祀,有学其书者过其墓,哀其道之所由,乃作石以表碣。
《漢語大詞典》:高栋(高棟)
(1).高大的屋梁。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铭》:“嶕嶢高栋,窅靄修櫳。”借指广厦。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一:“高栋层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 华清 縹緲浮高栋,上有纈林藏石瓮。”
(2).比喻栋梁之材。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大屋去高栋, 长城 扫遗堞。”
(2).比喻栋梁之材。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大屋去高栋, 长城 扫遗堞。”
《骈字类编》:上栋(上栋)
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隋书炀帝纪见下宇下区吕览孔子曰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 区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之也礼风俗通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文法度兴事创业垂萧昕总章右个赋上栋下宇图出震之 功昆崙辟雍模大壮之成器
《漢語大詞典》:栋材(棟材)
栋梁材。 明 陈子龙 《祭张中丞文》:“令子二妙,国之栋材,却虏铭功, 麟阁 方开。”
《漢語大詞典》:栋隆(棟隆)
屋栋高大隆起。《易·大过》:“象曰:栋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孔颖达 疏:“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橈。”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麟跱清朝,委虵自公,栋隆千里,庶绩艾康。”《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上弘栋隆,下塞民望。” 李周翰 注:“ 琨 能兴復 晋 室,上大夫国家梁栋,下满万人之望也。”《周书·晋荡公护传》:“体道居贞,含和诞德,地居戚右,才表栋隆。”
《漢語大詞典》:雨帘云栋(雨簾雲棟)
《漢語大詞典》:绕梁声(遶梁聲)
见“ 遶梁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