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准则(準則)  拼音:zhǔn zé
法式、标准。《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也作「准式」、「准式」。
《漢語大詞典》:琴徽
(1).琴上系弦之绳。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 唐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按:琴軫繫弦之绳,谓之徽。”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小妇新粧冶,拂匣动琴徽。” 唐 张祜 《乐静》诗:“发匣琴徽静,开缾酒味真。”
(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巖屋。” 明 李东阳 《生日自述并答雅怀》诗:“家藏笔法犹存谱,手按琴徽错记絃。”
《漢語大詞典》:道记(道記)
(1).标志。管子·禁藏:“棺槨足以朽骨,衣食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 尹知章 注:“道识其处,各有记也。”
(2).道教的书籍。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烧香披道记,悬镜厌山神。” 唐 王勃 《游山庙序》:“常学仙经,博涉道记。” 唐 张说 《道家四首奉敕撰》之四:“道记开中籙,真官表上清。”
《國語辭典》:表记(表記)  拼音:biǎo jì
1.标识。《史记。卷二。夏本纪》:「行山表木。」唐。司马贞。索隐:「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
2.文体名。指表和记。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
3.记号。如:「他身上从小就有一个表记。」
4.文书、證据。《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先前他许供养你一家,有甚表记为證?」《水浒传》第四六回:「怕哥哥日后中了奸计,因此来寻哥哥,有表记教哥哥看。」
5.纪念品、信物。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只有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他为表记。」《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他这等害病还带著这个东西,况又不是男子带的戒指,必定是妇女的表记。」
《國語辭典》:表揭  拼音:biǎo jiē
表扬揭示。《宋史。卷三四九。列传。郝质》:「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宋史。卷四四六。忠义列传一。张克戬》:「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门闾。」
分類:标志
《國語辭典》:牌号(牌號)  拼音:pái hào
1.商店的字号。
2.商品牌子的号次。
《國語辭典》:指标(指標)  拼音:zhǐ biāo
用以标明特定方向、定点、数量、现象、意义等的数字和符号。如:「工作指标」、「信号杂讯比指标」。
《國語辭典》:徽帜(徽幟)  拼音:huī zhì
旗帜。如:「每逢改朝换代,新的君王便会改换徽帜,并昭告天下。」
分類:标志张载
《國語辭典》:幌子  拼音:huǎng zi
1.挂在店铺门外,用来招徕顾客的招牌。《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红小匮,油漆牌面,吊看幌子,甚是热闹。」
2.表现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红楼梦》第七七回:「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个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漢語大詞典》:徽识(徽識)
(1).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 汉 郑玄 注:“属谓徽识也。《大传》谓之徽号。今城门僕射所被及亭长著絳衣,皆其旧象。” 贾公彦 疏:“‘属谓徽识也’者,谓在朝在军所用小旌,故以属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扬徽者” 唐 孔颖达 疏:“徽识,制如旌旗,书其所任之官与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备其死,知是谁之尸也。”
(2).泛指标志。 苏曼殊 《遯迹记》:“恶兽女体,头上插花,以为徽识。”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北京站》诗:“十年建国增徽识,七月工程树典型。”
《國語辭典》:记认(記認)  拼音:jì rèn
1.记得、认识。如:「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我那能记认!」
2.标记符号。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这骨殖都有件数,每件都有郎主朱笔记认的字迹在上。」也作「记号」。
3.用作标记的符号。《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我不认得你家媳妇,你须是说出个记认。」也作「记号」。
《漢語大詞典》:徽志
标志。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乾隆 中,閎儒辈起,训詁博辨,度越昔贤,别立徽志,号曰汉学。” 蔡元培 《美术的起源》:“初民美术的开始,差不多都含有一种实际上目的……尤如家族的徽志,平和会的歌舞,与社会结合,有重要的关系。”
分類:标志
《國語辭典》:航标(航標)  拼音:háng biāo
导航的标志。参见「航路标识」条。
《國語辭典》:路标(路標)  拼音:lù biāo
道路沿线凡指示地点或可做为指引路线的标志都称为「路标」。如:「高速公路两旁设有许多路标,用以标示地点及行进路线。」
《國語辭典》:表象  拼音:biǎo xiàng
1.表露出来的徵象。《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列传》:「会上欲击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续汉书志。第一○。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
2.过去感知或经验的事物,再浮现于意识中的形象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