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氛(煙氛)
亦作“烟氛”。
(1).燃烧所生的烟火气。古亦指燔柴祭天。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尚书大传曰: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所有的烟囱,有的犹如一只巨大的炭笔,正在用那浓浓的烟氛绘染着天壁。” 萧红 《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
(2).烟霭云雾。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杉》:“长入烟氛,永参鸞螭。” 唐 崔日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乘时迎气正璿衡, 灞滻 烟氛向晚清。”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原野烟氛匝,关 河 游望赊。”
(3).烽烟。指战乱或战争形势。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时势》诗:“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漢語大詞典》:钦柴(欽柴)
谓恭行燔柴祭天之礼。文选·扬雄〈甘泉赋〉:“于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李善 注:“恭敬燔柴,尊崇所祈也。” 宋 曾巩 《郊祀庆成》诗:“即祚謳歌后,钦柴礼数新。”
《國語辭典》:燔燎  拼音:fán liào
烧柴以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汉。郑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汉。马第伯 封禅仪记:「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乡,礼毕,百官各以次上。」
《國語辭典》:柴望  拼音:chái wàng
古代的两种祭礼,烧柴祭天称为「柴」,祭山川称为「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封神演义》第九八回:「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
《漢語大詞典》:柴燎
(1).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文选·潘岳〈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李善 注:“尔雅曰:‘祭天曰燔柴。’ 郭璞 曰:‘既祭,积薪烧之。’”梁书·范云传:“ 天监 元年, 高祖 受禪,柴燎於南郊, 云 以侍中参乘。”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是以萧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2).指祭天用的柴。 明 张居正 《太狩记》:“朝诸侯,燔柴燎,享上帝。”
《漢語大詞典》:郊燎
帝王烧柴祭天。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定都 中山 ,羣僚劝即尊号,具典仪,修郊燎之礼。”
《漢語大詞典》:郊柴
亦作“ 郊祡 ”。 焚柴祭天。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仪式。汉书·郊祀志下:“﹝ 匡衡 言:﹞‘臣闻郊柴饗帝之义,埽地而祭,上质也。’”晋书·华恒传:“ 恆 议, 汉献帝 居 许 ,即便郊祡,宜於此修立。” 宋 秦观 《次韵侍祠南郊》:“风马云车下九天,郊柴初告帝心虔。”
《漢語大詞典》:柴祭
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东观汉记·丁鸿传:“瞻望 太山 ,嘉泽降澍;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鵠羣翔。”后汉书·祭祀志下:“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
《漢語大詞典》:柴坛(柴壇)
古代焚柴祭天的高台。宋书·礼志一:“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体爵酒黍饭诸饌物,登柴坛施设之。”
《漢語大詞典》:燔祭
(1).烧柴祭天。泛指礼祭。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临燔祭,脱袞冕。”
(2).指祭祀所用之牲体。 郭沫若 《骑士·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参见“ 燔柴 ”。
《國語辭典》:燔柴  拼音:fán chái
祭天之礼。《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
《漢語大詞典》:燔祀
焚柴祭祀。隋书·礼仪志一:“敬荐玉帛牺齐粢盛庶品,燔祀於昊天上帝。”
《漢語大詞典》:挈皋(挈臯)
亦作“ 挈皋 ”。即桔槔。汲水的工具。亦指形似桔槔的焚柴祭天之具。汉书·郊祀志上“通权火”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文选·扬雄〈甘泉赋〉“燎薰皇天,皋摇 泰壹 ”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皋,挈皋也。积柴於挈皋头,置牲玉於其上,举而烧之,欲近天也。” 胡韫玉 《译师梨诗》:“万籟尽寥寂,唯闻喧挈皋。”参见“ 桔槔 ”。
《漢語大詞典》:灵燔(靈燔)
燔柴祭天。
《漢語大詞典》:柴天改玉
谓改朝换代。柴天,烧柴祭天;改玉,改换佩玉。 清 黄宗羲 《余恭人传》:“柴天改玉之交,皇风未畅,鼎族阽危,謡言沸火。”
《漢語大詞典》:柴燎告天
燔柴祭告上天。宋书·武帝纪下:“ 永初 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周书·孝闵帝纪:“元年春正月辛丑,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路门。”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春正月辛丑, 周公 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