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查考 拼音:chá kǎo
调查考究、弄清事实。《西游记》第一四回:「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怎能脱身?」《红楼梦》第九一回:「今日可是过了明路的了,省得我们二爷查考你。」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
苏轼 :「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
《漢語大詞典》:检会(檢會)
犹查考。
《后汉书·律历志赞》:“象因物生,数本杪曶。律均前起,準调后发。该覈衡琁,检会日月。” 宋
曾巩 :“今 升卿 任 江西 监司, 洪州 在其统属,须至陈乞回避,伏乞指挥检会。臣先奏乞移 洪州 ,或 宣州 ,或东南一般州郡。”
《漢語大詞典》:检详(檢詳)
(1).查考。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失於检详地志,致此繆。” 宋
岳珂 《桯史·铁券故事》:“检详故事,如法製造,不得住滞。”
《宋史·职官志四》:“检法一人,掌检详法律。”
(2). 宋 代官名。掌朝廷机要文字。
《宋史·职官志二》:“检详官, 熙寧 四年置,视中书检正官。 元丰 初,定以三员;及改官制,罢之。 建炎 三年,復置检详两员,叙位在左右司之下。 绍兴 二年减一员。”
《漢語大詞典》:询究(詢究)
查考;究问。
《宋史·食货志下四》:“ 秉 前与著作佐郎 曾默 行 淮南 、两 浙 ,询究利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狸》:“ 崔 以人奴获好妇,愜适所愿,不復询究本末。”
《國語辭典》:寻究(尋究) 拼音:xún jiù
1.查考研究。南朝梁。元帝:「余幼学星文,多历岁稔,海中之书,略皆寻究。」北魏。
殷绍 〈〉:「寻究经年,粗举纲要。」
2.追究。宋。
苏轼 :「臣取祖洽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讪之言,不知君锡何以见其讥讪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漢語大詞典》:检坐(檢坐)
(1).犹查考。 宋
苏轼 :“臣前所论奏 高丽 入贡,为朝廷五害,事理灼然,非復细故,近又检坐见行编敕,再具论奏,并不蒙朝廷详酌利害,及编敕法意施行。但检坐国朝会要,已曾赐予,便为收买。”
(2).谓依法科罪。 宋
叶适 :“今止谓之‘各已有见行条法,止於检坐、申严而已’,明知法不足恃,而欲强委之,二害也。”
《國語辭典》:钩校(鉤校) 拼音:gōu jiào
检查校验。《汉书。卷六六。陈万年传》:「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
《漢語大詞典》:按试(按試)
(1).查考。 宋
叶适 :“徙知 楚州 , 北神镇 少年以剽境外为业,前后不能禁。公日与钱米什伍伺察,用其豪为总首,旬一按试,两界以安。”
《宋史·职官志三》:“凡军兵以名籍统隶者,閲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举、校试之事,皆总之。”
(2).巡视考试事宜。 清
焦循 《忆书六》:“戊戌秋九月, 文清 按试 扬州 、 通州 。”
《國語辭典》:究诘(究詰) 拼音:jiù jié
详细盘问。《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而朝廷含糊,未尝究诘,故抱直者吞声,罔上者不惭。」
《漢語大詞典》:考稽
查考;考校。 清
姚鼐 《〈西魏书〉序》:“然 延寿 自序,言见别史千餘卷;今时代远隔,泯亡无一存,不获使观察据之以考稽同异而裁定焉。” 陈垣
《史讳举例》第三八:“ 竹汀先生 曰: 朱氏 考稽,号称精审,犹有此失,校书之难如此。”
《漢語大詞典》:句稽
查考;核算。
《通典·职官六》:“ 汉 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句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 丁书 等亦利其为额外之获而岁以为常者,此中句稽之数,虽神仙不可测识。”
《漢語大詞典》:追考
查考;追查。
《宋史·乐志一》:“追考 成周 分乐之序,辨正二舞容节。”
《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实话驳不倒,谎话怕追考。”
《漢語大詞典》:究度
计算;查考。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其餘 回 种,亦日以蕃息,不可究度。”
《漢語大詞典》:按省
审察;查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斤江水》:“ 禹 治洪水,血马祭 衡山 ,于是得金简玉字之书,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新唐书·杨慎矜传》:“时御府财物羡积如丘山, 隆礼 性详密,出纳虽寻尺皆自按省,凡物经 杨卿 者,号无不精丽,岁常爱省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