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考信
谓查考其真实。语出:“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六艺;
《诗》《书》虽缺,然 虞 夏 之文可知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 钱钟书
《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秦始皇本纪》:“夫稗史小説、野语街谈,即未可凭以考信人事,亦每足据以覘人情而徵人心。”
《國語辭典》:历书(曆書) 拼音:lì shū
1.记载年、月、日、时、节气等可供查考的书。也称为「历本」。
2.《史记》八书之一,专谈律历。《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閒不容翲忽,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
《漢語大詞典》:考详(考詳)
查考周详。 宋
曾巩 :“且将三朝国史,先加考详,候两朝史了日,一处脩定。”
《漢語大詞典》:推考
(1).追究考查。
《后汉书·皇甫嵩传》:“使鉤盾令 周斌 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 角 道者,诛杀千餘人,推考 冀州 ,逐捕 角 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时 高琪 当国,察其畏谨,数以推考贵人。”
(2).推求考察;推求查考。
《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韜含六籍,推考星变。”
《宋书·律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 宋
苏轼 :“朝廷德泽,十不行一,何也?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但细心的人(知道那一案件的),还可以推考出所记的是那一件公案的。”
《漢語大詞典》:阅试(閲試)
审查考核。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曹操 ﹞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閲试音节。”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宁王》:“ 寧王 方集宾客讌话之际,鬻马牙人 麴神奴 者,请呈二马焉。 寧王 即於中堂閲试,步骤,毛骨形相,神骏精采,座客观之,不相上下。”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啟戎心,而定为御前閲试之法。”
《漢語大詞典》:稽据(稽據)
(1).犹根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登明……十二月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説极无稽据、义理。” 胡道静 校注:“稽, 弘治 本作‘根’。”
(2).查考依据。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 代州 定地界文案,以类编次为书,使后来得以稽据。” 明
李东阳 《戴公墓志铭》:“已而礼部稽据典制以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囯·钦定军次实录》:“若谓创天地事不知几千万年,无所稽据,此言亦是真实。”
《漢語大詞典》:考较(考較)
见“ 攷校 ”。
(1).查考比较。 南朝 宋 裴駰 :“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辨其实。”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自己却到中西大药房里,找着一个掌柜的,仔细考较一番。” 茅盾
《林家铺子》二:“瞧见他的眼光瞥到什么货物上,就赶快拿出那种货物请他考较。”
(2).稽查,检查。
《元典章·户部八·杂课》:“年终作数,考较了当,失收布税四十六定二十八两五钱一分。”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时 郭嘉 、 程昱 考较钱粮方回,知 曹操 已遣 玄德 进兵 徐州 。”
(3).考课。考核官吏的政绩。
《宋史·选举志六》:“类考较前三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或转官、或减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4).考核,考试。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蘄至於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天申兄 ,还是去年考较时相会,又早半载有餘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 赵匡胤 考较武艺,选取优异,成立特精军队,称为殿前诸班。”
《國語辭典》:考校 拼音:kǎo jiào
考核、考试。《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儒林外史》第六回:「二人听这话,心里明白,不讲考校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检勘(檢勘)
(1).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 宋
司马光 :“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
(2).检查考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漢語大詞典》:案籍
查考典籍。
《后汉书·冯异传》:“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勋烈,披图案籍, 建武 元功二十八将,佐命虎臣,讖记有徵。”
《漢語大詞典》:博究
广泛深入地查考研究。
《晋书·郑冲传》:“﹝ 郑冲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学説一切有部,众仪肃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学特为博究。”
《明史·卓敬传》:“ 敬 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
《漢語大詞典》:钩稽(鉤稽)
亦作“钩稽”。 查考审核。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修书宜略知鉤稽法,如四 卫拉特 ,三有姓,独 土尔扈特 无姓。” 胡适
《〈淮南鸿烈集解〉序》:“典籍浩繁,鉤稽匪易。”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言》:“先是矢志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史料的钩稽索引。”
《漢語大詞典》:考次
查考编次。 宋
曾巩 :“羣臣之於考次论撰,列之简册,被之金石,以通神明,昭法式者,闕而不图,此学士大夫之过也。”
《國語辭典》:月考 拼音:yuè kǎo
学校中每隔一个月所举行的定期考试。
《國語辭典》:稽程 拼音:jī chéng
1.延迟行程。《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南朝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之三》:「迥山时阻路,绝水极稽程。」
2.费时考核。《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决狱违限,准官书稽程律论,踰四十日则奏裁。」
3.迟滞公文的期限。《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倘文书稽程,谁职其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