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按寻(按尋)
查考。 宋 曾巩 《议经费札子》:“诚詔有司,按寻载籍,而讲求其故,使官之数,入者之多门,可考而知;郊之费,用财之多端,可考而知。”
分類:查考
《漢語大詞典》:稽酌
查考。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稽酌天人,备严典礼。”
分類:查考
《國語辭典》:搜查  拼音:sōu chá
搜索检查。如:「警方正在附近搜查可疑人物。」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卷二。附羊城日报七则。广勇》:「方林公搜查鸦片,有犯必惩。」
《漢語大詞典》:括检(括檢)
查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南齐 以前坟籍……若无编録,难辨 淄 澠 。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续 王俭 之《七志》,藏之秘府。”
分類:查考
《國語辭典》:访古(訪古)  拼音:fǎng gǔ
探访古迹。《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郑樵传》:「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國語辭典》:稽考  拼音:jī kǎo
稽察、考證。《宋史。卷三四五。邹浩传》:「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
《漢語大詞典》:谨案(謹案)
(1).慎查考。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汉书·魏相传》:“臣谨案王法必本於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魏书·韩子熙传》:“谨案律文: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 清 王昙 《穀城西楚霸王墓碑》:“臣谨案 殷 人以柏, 夏 氏以松,将军之树,大王之风。”
(2).详细案问。 南朝 梁 玄光 《辩惑论》:“若必须辞诉然后判者,始知道君无玄鉴之能,天曹无天眼之照,三官疲於谨案,伺吏劳於讨捕。”
《漢語大詞典》:参稽(參稽)
参酌稽考;对照查考。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宋 叶适 《进故事》:“盖当是时王道虽衰而未息,其君臣相与议论,尚能参稽於义理之初,而未尽埋没於事为之末故也。”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録》,又有此书可以参稽。” 汪辟疆 《〈莺莺传〉校录按语》:“兹全録於后,俾便参稽云。”
《國語辭典》:无稽(無稽)  拼音:wú jī
无可考信、没有根据。《书经。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看得学生就同村里的童蒙一般,全仗他们指教,自己举动散漫无稽,倒要顶真人家的礼貌,所以往往闹事退学。」
《國語辭典》:无稽之言(無稽之言)  拼音:wú jī zhī yán
没有根据,无从考查的话。《荀子。正名》:「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一出:「愿主公即日赦之,勿听无稽之言也。」也作「无稽之谈」。
《國語辭典》:勾稽  拼音:gōu jī
税务稽徵机关运用相关资料比对、验算,以发掘逃漏税捐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國語辭典》:审度(審度)  拼音:shěn duò
审理考量。唐。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承命以来,连宵审度,粗能祇荷。」《福惠全书。卷四。莅任部。承事上司》:「至于奉到上行,审度轻重,登号发房,宜详始末。」
《漢語大詞典》:博考
普遍广泛地查考。《〈书〉序》:“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增此三字,文义始明,书所以贵乎博考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是不薄‘庸俗’,也自甘‘庸俗’的,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焉。”
《國語辭典》:考据(考據)  拼音:kǎo jù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國語辭典》:考据学(考據學)  拼音:kǎo jù xué
诠释古书,求其證据,辨其真伪的学问。也称为「考證学」。
《漢語大詞典》:不稽
无可查考。《孔子家语·三恕》:“听者无察,则道不入;奇伟不稽,则道不信。” 王肃 注:“稽,考也。”
《漢語大詞典》:考信
谓查考其真实。语出《礼记·礼运》:“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六艺;虽缺,然 虞 夏 之文可知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 钱钟书 《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秦始皇本纪》:“夫稗史小説、野语街谈,即未可凭以考信人事,亦每足据以覘人情而徵人心。”
分類:查考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