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染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谓之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谓之净。盖染者无明之法,净者法性之法也。十不二门指要钞下曰:「以在缠心变造诸法。一多相碍,念念住著,名之为染。以离障心应赴众缘。一多自在,念念舍离,名之为净。」
染净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识四种所依之一。
染净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无明法性之二法,不二一如之义门也。
【三藏法数】
无明之用为染,法性之用为净。无明、法性,体本不二,用乃有殊。迷则全法性而为无明,全起无明之用,以在缠心,变造诸法,念念住著,名之为染。悟则全无明而为法性,全起法性之用,以离障心,应赴众缘,念念舍离,名之为净。然在缠,染心本具妙理,与净不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在缠心者,缠即缠缚,谓众生心识为惑业之所缠缚也。离障心者,障即障碍,谓佛心想惑业净尽,离乎障碍也。)
染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浸染恶气,熏习于他。
染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爱欲之心,于外物浸染执著而不离也。新译仁王经中曰:「愚夫垢识,染著虚妄,为相所缚。」无量寿经下曰:「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智度论十二曰:「此六波罗蜜,能令人度悭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于彼岸。」
【佛学常见辞汇】
对一切境界生起分别执著的心。
染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情欲之境浸染爱著,贪欲之烦恼也。智度论十七曰:「我得涅槃味,不乐处染爱。」
染爱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瑜祇经有爱染染爱两品,两品皆说爱染王之三摩地。凡染爱爱染之名字或为各别之训释,或为同一之释,又就两品所说之尊体而同异之传不同。瑜祇经拾古钞上曰:「染爱王,成事智释迦独入火宅中,与众生染爱故。」又曰:「染爱王两头二臂,爱染王一头六臂。」义决曰:「如来虽已离于爱染,由美巧故,诸佛爱念,如世恩爱,不相舍离。」大教王仪轨上曰:「善以最上敬爱法,普能敬爱一切佛,大爱心亦不舍魔,此即金刚菩萨。」秘藏记末曰:「染爱,定慧均等,互相摄入,摄持不离,曰爱染也。」(参见:爱染)
染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招惑与业生死苦果之缘者,真如之水依此染缘之波而起生死之波也。
【佛学常见辞汇】
招感生死之苦果的因缘。
香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茶褐色,即黄带黑之色,袈裟之本色。同于木兰色。此名香染者,以取乾陀罗香树之汁染之也。谷响集五曰:「宝楼阁经中云:若以乾陀罗树香和白芥子油,伏一切龙。自注云乾陀罗树香,安息香也。翻译名义集三云:乾陀罗耶,正言犍达,此言香。金刚顶念诵经四云:若出家人,合著乾陀色衣。大日经不思仪疏云:袈裟者,乾陀色也。立印仪轨云:乾陀,褐色也。按字书云:褐,黄黑色。俗谓之茶褐色。一谓犍陀罗,黄色,梵名也。见名义集。」按名义集三曰:「犍陀罗,或劫宾那,此云黄色。」则香染为袈裟之本色明矣。
垢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染身之垢喻烦恼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犹如净水。洗除尘劳垢染故。」
能见心不相应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染心之一。
【三藏法数】
能见心者,谓根本无明动,故能令心有所见,虽令心有所见,而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二转相也。
贪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贪著五欲之境染著也。
现色不相应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五识中之现识,三细中之现相也。现识为现一切之色像即境界之相者,故名现色。生境界之相,犹为微细之根本无明分际,而未与心王心所相应而起(惟为心王),故名不相应染。
【三藏法数】
现色者,谓依根本无明熏动净心,令现境界之相,虽现境界之相,而根本无明最极微细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三现相也。(根本无明者,谓其能生见、思等惑也。心王者,即第八识也。心所者,受想行也。三细者,业相、转相、现相也。)
欲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欲之污染真性者。法华经譬喻品曰:「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
【佛学常见辞汇】
五欲能污染真性。
执相应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六染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