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染翰
染衣
染尘
染指
无染
渲染
尘染
染素
渐染
濡染
染红
污染
霜染
香染
绿染
《國語辭典》:染翰  拼音:rǎn hàn
取笔蘸墨书写。《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梁书。卷四一。萧介传》:「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漢語大詞典》:染衣
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 明 宋濂 《妙果禅师塔铭》:“师常励学徒云:‘凡薙髮染衣,当洞明诸佛,心宗行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参见“ 染服 ”。
《漢語大詞典》:染服
僧人穿的缁衣。南史·刘之遴传:“先是, 平昌 伏挺 出家, 之遴 为诗嘲之曰:‘《传》闻 伏不鬭 ,化为 支道林 。’及 之遴 遇乱,遂披染服,时人笑之。”
分類:缁衣
《漢語大詞典》:染尘(染塵)
沾染红尘。指僧人犯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况且初次染尘,必须大大的写笔功德钱,这钱谁也不能得,收在公账上应用。”
《國語辭典》:染指  拼音:rǎn zhǐ
春秋时,郑灵公故意不让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鼋鱼美食。子公大怒,伸指于鼎中沾点汤,尝了一下鼋鱼的味道即走。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 酒中十咏诗一○首之四:「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于蒯通。然通之说韩信,于此犹有汉之一足。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
《漢語大詞典》:无染(無染)
佛教语。谓性本洁净,无沾污垢。 晋 道安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著八地无染,谓之智也。” 唐 刘禹锡 《送慧则法师上都因呈广宣上人》诗引:“以为尽妙理者莫如法门,变凡夫者莫如佛土,悟无染者莫如散花。” 唐 张祜 《题赠志凝上人》诗:“悟色身无染,观空事不生。”
《國語辭典》:渲染  拼音:xuàn rǎn
1.国画的一种用色技巧。以水墨或颜料,衬托物像,使分出阴阳向背的效果。
2.言词、文字过度吹嘘誇大。如:「新闻媒体常有渲染的报导。」
3.一种电影创作的表现手法。它透过对景物、人物、环境的心理、行为,做多方面描写形容,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骈字类编》:尘染(尘染)
唐 姚合 省直书事 碧藓无尘染,寒蝉似鸟鸣。
《漢語大詞典》:染素
指着过色的生绢。 清 姚燮 《双头牡丹灯记》:“ 金莲 供曰:‘伏念某杀青为骨,染素成胎。’”
分類:生绢
《國語辭典》:渐染(漸染)  拼音:jiān rǎn
因接触日久而逐渐受到感染。《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论曰》:「渐染朝事,颇识典物。」
《國語辭典》:濡染  拼音:rú rǎn
1.感染、参杂。宋。苏籀〈遗言〉:「公言近世学问,濡染陈俗却人,虽善士亦或不免。」
2.湿润。常指提笔写字作画。唐。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出:「(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渎。」
《分类字锦》:染红(染红)
刘克庄 忆藕诗 好事染红无意绪,痴人蒸熟减风姿。
分类:染红
《國語辭典》:污染(汙染)  拼音:wū rǎn
1.沾染、弄脏。《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伎传。管辂传》:「或因汉末之乱,兵马扰攘,军尸流血,污染丘山。」
2.感染,因有害物质的传播而造成危害。《三国志。卷六○。吴书。全琮传》:「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
《骈字类编》:霜染
唐 唐彦谦 高平九日 霜染鸦枫迎日醉,寒冲泾水带冰流。
宋 陆游 初冬 雨荒园菊枝枝瘦,霜染江枫叶叶丹。
《国语辞典》:香染  拼音:xiāng rǎn
佛教用语。取乾陀树皮的汁染成赤黄或茶褐色,为袈裟的本色。乾陀意译为日香,故称为「香染」。也称为「香色」。
《骈字类编》:绿染(绿染)
唐 韦庄 思归乐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