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枝
枝节
碧枝
丹枝
离枝
大枝
云枝
枝鹊
翠枝
后枝
中枝
璚枝
枝梢
枝派
苍枝
《漢語大詞典》:四枝
同“ 四肢 ”。 逸周书·武顺:“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 孔晁 注:“四枝,手足。”管子·内业:“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庄子·达生:“齐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國語辭典》:枝节(枝節)  拼音:zhī jié
1.植物的枝与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凌总管出对》:「竹本无心,外面自出枝节。」
2.比喻旁生的事端或麻烦。如:「枝节横生」。
3.比喻次要、琐碎的词句或事情。如:「枝节问题留待会后再行讨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这个不过枝节太多,大约是个古文家,你何妨同他略为改几个字,成全了这个人。」
4.事情或机会。《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恐他计较,正待寻一个枝节奉承他。」
《骈字类编》:碧枝
李白寄远诗见红碧下。
《漢語大詞典》:丹枝
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唐 齐己 《贻王秀才》诗:“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 罗隐 《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参见“ 丹桂 ”。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漢語大詞典》:离枝(離枝)
古国名。管子·轻重甲:“天下之国,莫强於 越 ,今寡人欲北举事 孤竹 、 离枝 ,恐 越 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何如璋 注:“ 离枝 ,即 令支 ,有 孤竹 城。”史记·齐太公世家:“北伐 山戎 、 离枝 、 孤竹 。” 司马贞 索隐:“ 离枝 、 孤竹 ,皆古国名。 秦 以 离枝 为县。”
见“ 离支 ”。
《漢語大詞典》:离支(離支)
亦作“ 离枝 ”。 即荔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蟆即吐一物,举蟠承之,状如生离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离枝,丹荔…… 司马相如 《上林赋》作‘离支’。按 白居易 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一身万里跨征鞍,为进离支受艰难。” 徐朔方 校注:“离支,荔枝。”
分類:荔枝释名
《骈字类编》:大枝
庄子:大枝折,小枝泄。
《漢語大詞典》:云枝(雲枝)
高耸入云的树枝。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出藩曲》:“云枝 紫微 内,分组 承明 阿。” 唐 姚崇 《秋夜望月》诗:“灼灼云枝浄,光光草露团。”
《漢語大詞典》:枝鹊(枝鵲)
汉 宫观名。汉书·扬雄传上:“宫外近则 洪厓 、 旁皇 、 储胥 、 弩阹 ,远则 石关 、 封峦 、 枝鹊 、 棠梨 、 师得 ,游观屈奇瑰伟。”
分類:宫观
《骈字类编》:翠枝
唐 王贞白 冯氏书斋小松二首 其一 孤根生远岳,移植翠枝添。
唐 席夔 霜菊 淅沥翠枝翻,凄清金蕊馥。
《骈字类编》:中枝
妙法莲华经见中根下。
《国语辞典》:璚枝  拼音:qióng zhī
如玉般的枝条,是对树枝的美称。晋。嵇喜〈答嵇康〉诗四首之一:「俯漱神泉,仰叽璚枝。」
《國語辭典》:枝梢  拼音:zhī shāo
树枝的末端。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漢語大詞典》:枝派
(1).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2).派生;衍变。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 宋 无名氏 《〈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
(3).指支族,后裔。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豆卢革 、 韦説 尝问之曰:‘ 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 ,公世家 鴈门 ,岂其枝派邪?’”
《骈字类编》:苍枝(苍枝)
常沂 禁中春松诗 翠影宜青锁,苍枝秀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