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89,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吉祥果
至得果佛性
安立果
十因十果
因中说果
因中有果宗
因行果
因行果德
因果
因果历然
三世因果
因果应报
因果不二门
因果拨无
佛类词典(续上)
加行果吉祥果
至得果佛性
安立果
十因十果
因中说果
因中有果宗
因行果
因行果德
因果
因果历然
三世因果
因果应报
因果不二门
因果拨无
加行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加行私起之果也。为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大毗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加行果者谓不净观,或持息念,为加行故,渐次引起尽无生智,馀加行果类此可知。」又见俱舍论六等。
【佛学常见辞汇】
四果之一。大毗婆娑论说:「加行果者谓不净观,或持息念,为加行故,渐次引起尽无生智。馀加行果类此可知。」
(术语)由加行私起之果也。为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大毗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加行果者谓不净观,或持息念,为加行故,渐次引起尽无生智,馀加行果类此可知。」又见俱舍论六等。
【佛学常见辞汇】
四果之一。大毗婆娑论说:「加行果者谓不净观,或持息念,为加行故,渐次引起尽无生智。馀加行果类此可知。」
吉祥果
【佛学大辞典】
(物名)鬼子母所持之果名。诃利帝母真言经有曰:「以左手于怀中抱一孩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今以石榴充之。鹰峰群谈五曰:「问曰:鬼子母所掌吉祥果,或谓之石榴,是乎不也?答曰:有云:吉祥果西方有之,此间无矣。画像方式云:吉祥果如菰蒌,黄赤色,此方所无之(已上)。忆是以石榴拟吉祥果耳。则石榴一华多果,一房千实者,因谓鬼子母千子母也。故爱此果,遂拟吉祥果也。」
(物名)鬼子母所持之果名。诃利帝母真言经有曰:「以左手于怀中抱一孩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今以石榴充之。鹰峰群谈五曰:「问曰:鬼子母所掌吉祥果,或谓之石榴,是乎不也?答曰:有云:吉祥果西方有之,此间无矣。画像方式云:吉祥果如菰蒌,黄赤色,此方所无之(已上)。忆是以石榴拟吉祥果耳。则石榴一华多果,一房千实者,因谓鬼子母千子母也。故爱此果,遂拟吉祥果也。」
至得果佛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佛性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术语)三佛性之一。
【三藏法数】
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安立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即于某基础上安立之结果也。大毗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复依水轮安立金轮,复依金轮安立大地,复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此中后后者,是前前之果。」
(术语)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即于某基础上安立之结果也。大毗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复依水轮安立金轮,复依金轮安立大地,复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此中后后者,是前前之果。」
十因十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淫习因。淫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二贪习因。贪习之心,往来计算,而发相吸,吸搅不止,则感水,积风为寒,结水为冰,故有寒冰地狱之报。三慢习因,慢习交凌而发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则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四瞋习因。瞋习交冲而发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五诈习因。诈习交诱,而发相调巧伪之心,引起不止,此业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报。六诳习因,诳习交欺而发相罔,诬罔不止,其心飞扬,如风扬尘,使人不见,故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报。七冤习因,冤习交嫌而发冲恨,如阴毒之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八见习因,见习交明邪悟诸业,各执己见,是非其事,而发违拒,故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报。九枉习因。枉习交加而发诬谤,如谗贼之人枉屈良善,此业发现,故感拘押按捺迫蹙其体,沥漉其血等报,十讼习因。诤讼交暄而发隐覆,如鉴照烛,不能隐藏,故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宿业对验等报。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即一、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的果报;二、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三、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的果报;四、瞋习因,有宫割斩斫等果报;五、诈习因,有杻械鞭杖等的果报;六、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的果报;七、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八、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的果报;九、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洒其血等的果报;十、讼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果报。
(名数)一淫习因。淫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二贪习因。贪习之心,往来计算,而发相吸,吸搅不止,则感水,积风为寒,结水为冰,故有寒冰地狱之报。三慢习因,慢习交凌而发相恃,憍纵驰骋,流逸不止,则积致恶毒,故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四瞋习因。瞋习交冲而发相忤,故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此业所感,故有宫割斩斫等报。五诈习因。诈习交诱,而发相调巧伪之心,引起不止,此业所感,故有杻械鞭杖等报。六诳习因,诳习交欺而发相罔,诬罔不止,其心飞扬,如风扬尘,使人不见,故有腾掷飞坠漂沦等报。七冤习因,冤习交嫌而发冲恨,如阴毒之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八见习因,见习交明邪悟诸业,各执己见,是非其事,而发违拒,故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报。九枉习因。枉习交加而发诬谤,如谗贼之人枉屈良善,此业发现,故感拘押按捺迫蹙其体,沥漉其血等报,十讼习因。诤讼交暄而发隐覆,如鉴照烛,不能隐藏,故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宿业对验等报。见楞严经。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即一、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的果报;二、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三、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的果报;四、瞋习因,有宫割斩斫等果报;五、诈习因,有杻械鞭杖等的果报;六、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的果报;七、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八、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的果报;九、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洒其血等的果报;十、讼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果报。
因中说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因上说果之论法。涅槃经三十七曰:「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智度论四十三曰:「知人日食数匹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为果中说因。」
(术语)于因上说果之论法。涅槃经三十七曰:「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智度论四十三曰:「知人日食数匹布,不可食,从布因缘得食,是名因中说果。如见好画而言好手,是为果中说因。」
因中有果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谷生而论其谷中既有禾性是也。(参见:外道)附录十六外论。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谷生而论其谷中既有禾性是也。(参见:外道)附录十六外论。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因行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三句义也。第一句菩提心为因,是因。第二句大悲为根,是行。第三句方便为究竟,是果。此三者,摄一切大小显密之诸宗也。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三句义也。第一句菩提心为因,是因。第二句大悲为根,是行。第三句方便为究竟,是果。此三者,摄一切大小显密之诸宗也。
因行果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位之修行与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摄等,为因位之修行,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为果上之功德。
(术语)因位之修行与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摄等,为因位之修行,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为果上之功德。
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剋获为果。」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俗语佛源】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著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又如巴金《神·鬼·人》:「所谓因果报应在这里能够有什么样的说明呢?」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李明权)
(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剋获为果。」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俗语佛源】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著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又如巴金《神·鬼·人》:「所谓因果报应在这里能够有什么样的说明呢?」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李明权)
因果历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果之事实,显而明白也。止观义例上曰:「存诸教则因果历然。」宗镜录十二曰:「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术语)因果之事实,显而明白也。止观义例上曰:「存诸教则因果历然。」宗镜录十二曰:「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三世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术语)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因果应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因者善果,恶因者恶果,有原因,则必有结果之应报也。慈恩传七曰:「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术语)善因者善果,恶因者恶果,有原因,则必有结果之应报也。慈恩传七曰:「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因果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参见:十不二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不二门之一。
【三藏法数】
因即从迷而言,果乃就悟而说。始从人、天,终至等觉菩萨,皆名为因。唯妙觉佛,独称为果。良以九界众生,无明惑覆,实相之理未显,名因。唯妙觉佛,无明净尽,实相之理,究竟显发,随机应现,设化无方,乃名果也。十界迷悟虽殊,实相始终理一,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兼佛即名十界也。)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参见:十不二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不二门之一。
【三藏法数】
因即从迷而言,果乃就悟而说。始从人、天,终至等觉菩萨,皆名为因。唯妙觉佛,独称为果。良以九界众生,无明惑覆,实相之理未显,名因。唯妙觉佛,无明净尽,实相之理,究竟显发,随机应现,设化无方,乃名果也。十界迷悟虽殊,实相始终理一,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兼佛即名十界也。)
因果拨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否定因果报应之道理也。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广百论释论五曰:「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即拨无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谓定拨无因果邪见。」
(术语)否定因果报应之道理也。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广百论释论五曰:「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即拨无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谓定拨无因果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