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拐枕  拼音:guǎi zhěn
一种可供倚靠、休憩的小垫枕。《红楼梦》第五二回:「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他靠著。」
分类:倚靠休憩
《国语辞典》:熨衣枕  拼音:yùn yī zhěn
用来熨衣服弯曲部分的熨衣垫。
《国语辞典》:枕头箱(枕头箱)  拼音:zhěn tou xiāng
旧时一种既可当枕头,又可收藏银钱、首饰或文件等贵重物品的小箱子。
《国语辞典》:安枕无忧(安枕无忧)  拼音:ān zhěn wú yōu
安心的靠在枕上睡觉无须忧虑。常用于比喻诸事处置妥当,无须忧虑烦心。如:「下星期的园游会,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我终于可以安枕无忧了。」
《国语辞典》:倒枕捶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倒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陈子厚。醉花阴。宝钏松金髻云亸套:「著我倒枕搥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也作「打枕捶床」、「倒枕捶床」、「捣枕搥床」、「椎床倒枕」。
《国语辞典》:捣枕搥床(捣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搥床。」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打枕捶床  拼音:dǎ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宋元戏文辑佚。浣纱女》:「亏负人,辜负人。空教我打枕捶床,短叹长吁,千声万声。」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捶床捣枕(捶床捣枕)  拼音:chuí chuáng dǎo zhěn
形容烦躁愤懑,难以入睡。也作「捶床拍枕」。
《国语辞典》:捶床拍枕  拼音:chuí chuáng pāi zhěn
形容烦躁愤懑,难以入睡。也作「捶床捣枕」。
《国语辞典》:椎床倒枕  拼音:zhuī chuáng dǎo zhěn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悲痛的样子。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淑兰惶愧,昨夜废寝忘餐,椎床倒枕,无计所托。」也作「倒枕搥床」。
《漢語大詞典》:附枕
谓同枕共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妓女·刘凤台:“因抱玉主自随,昼则供食,夕则附枕。”
《國語辭典》:高枕安寝(高枕安寢)  拼音:gāo zhěn ān qǐn
比喻太平无事,没有顾虑。《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作「高枕而卧」。
《國語辭典》:高枕而卧(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太平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也作「高枕安寝」、「高枕安卧」、「高枕而眠」。
《國語辭典》:高枕安卧(高枕安臥)  拼音:gāo zhěn ān wò
比喻太平无事,没有忧虑。汉。王充《论衡。顺鼓》:「久雨不霁,试使人君高枕安卧,雨犹自止。」也作「高枕而卧」。
《國語辭典》:高枕而卧(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太平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也作「高枕安寝」、「高枕安卧」、「高枕而眠」。
《國語辭典》:高枕而卧(高枕而臥)  拼音:gāo zhěn ér wò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比喻太平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也作「高枕安寝」、「高枕安卧」、「高枕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