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极端(極端)  拼音:jí duān
1.物体两端的尽头。
2.超过正常的表现、状态。如:「你个性偏激,常走极端。」
3.非常。如:「他个性活泼,且是个极端热诚的人。」
《国语辞典》:极端分子(极端分子)  拼音:jí duān fèn zi
态度、人格与行为的表现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通常自以为是,不易接纳他人意见,缺乏合群、妥协的精神。
《漢語大詞典》:绝端
1.断绝端绪。《楚辞·九辩》:“欲寂漠而絶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朱熹 集注:“絶端,谓灭其端绪,不使人知也。”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怀往欢絶端,悼来忧成绪。”
2.极端。 郭沫若 《今昔集·世界大战的归趋》:“这是一次绝端的冒险,是以国家民族的生存作为孤注一掷的暴举。”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二:“这虽是绝端的例子,但在文字工具及基本知识方面没有相当的准备而即贸贸然出外留学,这样的不经济,确是无可讳言的事实。”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愁绝(愁絶)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分類:极端忧愁
《國語辭典》:一发(一發)  拼音:yī fā
1.更加、越是。《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听了,一发鬨声拍手道妙。」
2.一同。《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
3.发射一次。《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4.一经发作。《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5.乾脆、索性。《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红楼梦》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漢語大詞典》:呼天
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极端痛苦。荀子·劝学:“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后汉书·张奂传》:“凡人之情,冤则呼天,穷则叩心。今呼天不闻,叩心无益,诚自伤痛。”
《國語辭典》:两端(兩端)  拼音:liǎng duān
1.事情的始终、本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犹豫不定的态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两个极端,即过与不及。《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國語辭典》:俯伏  拼音:fǔ fú
趴在地上。《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红楼梦》第六三回:「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俯伏。」
《國語辭典》:切齿(切齒)  拼音:qiè chǐ
咬紧牙齿,牙齿相互摩擦。形容十分痛恨。《三国演义》第五回:「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红楼梦》第九七回:「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的。」
《國語辭典》:汤火(湯火)  拼音:tāng huǒ
热汤烈火。比喻能致人死伤的事物。《列子。杨朱》:「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史记。卷二五。律书》:「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漢語大詞典》:痛愤(痛憤)
(1).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 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 杨衢云 被暗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 , 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 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2).极端愤恨。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
《漢語大詞典》:穷奇(窮奇)
(1).古代恶人的称号。谓其行恶而好邪僻。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皡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杜预 注:“谓 共工 。其行穷,其好奇。” 孔颖达 疏:“行恶终必穷,故云其行穷也;好恶言,好谗慝,是所好奇异於人也。”
(2).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穷奇 ,广莫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穷奇 ,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两龙,其形如虎。”
(3).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郭璞 注:“或云似虎,蝟毛,有翼……一名号神狗。”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赤首圜题,穷奇象犀。”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细看那镜小小的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闪烁,背上鼻钮四傍,隐起穷奇饕餮鱼龙波浪之形。”
(4).极端新奇。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穷奇极妙,栋宇已来未之有兮。”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开拓 玄圃园 与 臺城 北堑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东逆事:“曾造一大牀,四面玻璃,中贮水以蓄金鱼,荇藻交横,穷奇极巧。”
(5).极力追求新奇。 唐 张鷟 游仙窟:“缓步急行,穷奇造凿。” 宋 苏轼 《雪林砚屏率鲁直同赋》诗:“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国语辞典》:卑高  拼音:bēi gāo
卑贱与高贵,用来形容极端悬殊的地位或情况。《易经。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之一:「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漢語大詞典》:大愚
极端无知。亦指极端无知的人。庄子·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汉书·董仲舒传:“上召视诸儒,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
分類:极端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