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并州快剪刀
 
剪取吴淞
 
剪破松江水
 
剪取松江水
 
并刀快剪晴纹
 
剪取烟水
 
减去一半烟水

相关人物
杜甫
 
高适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戏题画山水图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案:宰。蜀人。善画玲珑嵌空山水。】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崙方壶图【壮哉昆崙方丈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南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山木尽带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咫尺应须千万里】【咫尺应须行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漢語大詞典》:松江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漢語大詞典》:松江鲈(松江鱸)
见“ 松江鱸鱼 ”。
《漢語大詞典》:松江鲈鱼(松江鱸魚)
松江 所产的鲈鱼。以四鳃著名,也称四鳃鲈。肉嫩味美。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操 从容顾众宾客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 吴 松江 鱸鱼耳。’”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六年, 吴郡 献 松江 鱸鱼乾膾,鱸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称“ 松江鱸 ”、“ 松鱸 ”。 金 党怀英 《黄弥守画吴江新霁图》诗:“中流水肥鱼逆上,受网应有 松 鱸鲜。”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鲈》诗:“蜃虀鴈醢百不爱,缕鱠爱斫 松江 鱸。”
《漢語大詞典》:松江鲈鱼(松江鱸魚)
松江 所产的鲈鱼。以四鳃著名,也称四鳃鲈。肉嫩味美。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操 从容顾众宾客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 吴 松江 鱸鱼耳。’”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六年, 吴郡 献 松江 鱸鱼乾膾,鱸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称“ 松江鱸 ”、“ 松鱸 ”。 金 党怀英 《黄弥守画吴江新霁图》诗:“中流水肥鱼逆上,受网应有 松 鱸鲜。”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鲈》诗:“蜃虀鴈醢百不爱,缕鱠爱斫 松江 鱸。”
《漢語大詞典》:松江派
明 末 松江府 (今属 上海市 )治下三个山水画流派( 苏松派 、 云间派 、 华亭派 )的总称。因这些画家俱是 松江府 人,故名。 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 华亭 派的创始者为 顾正谊 ,但以 董其昌 为代表…… 华亭 派亦名 松江 派。这是与 吴门 派有密切关系的山水画派。”
《分类字锦》:松江亭上
苏舜钦 吴江亭上对月诗古今共传惜此夕 况在松江亭上头。
分类:中秋
《漢語大詞典》:松江银(松江銀)
旧时 松江府 所铸的银钱,质地较纯,名噪海内。
《漢語大詞典》:谷水
(1).山沟中时断时续的流水。管子·度地:“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 许维遹 校:“‘山’下脱‘水’字,文选·班叔皮〈北征赋〉注引有‘水’字。”
(2).指谷间的流水。 汉 班彪 《北征赋》:“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宋史·吴挺传:“郡东北有二谷水, 挺 作二堤以捍之。”
(3). 松江 的别名。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髣髴 谷水 阳,婉孌 崑山 阴。” 清 沈道映 《登泖中潮音阁眺望有怀》诗:“ 谷水 崑 阴俱在眼,可怜二 陆 久凋零。”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谶:“ 谷水 、 云间 皆 松江 别名也。”
《漢語大詞典》:鲈江(鱸江)
松江 的别名。因盛产鲈鱼,故名。 宋 范成大 《鄂州南楼》:“却笑 鱸江 垂钓手, 武昌 鱼好便淹留。”
《漢語大詞典》:云间(雲間)
(1).指天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斗鸡篇》:“愿赐 淮南 药,一使云间翔。” 金 元好问 《无尘亭》诗之二:“亭中剩有题诗客,独欠云间 李謫仙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纵有那惊俗客云间吠犬,须无那聒行人风外鸣蝉。”
(2).很高很远的地方。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声驰海内,名播云间。”
(3).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宋 苏轼 《满江红》词:“君不见《周南》《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俺那里云间 太华 烟霞细,鼎内还丹日月迟。”
(4). 松江县 (今属 上海市 )的古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鸣鹤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谶:“‘潮逢 谷水 难兴浪,月到 云间 便不明。’ 松江 古有此语。 谷水 、 云间 ,皆 松江 别名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选诗 云间 ,徵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坛。” 阿英 《胡沙随笔·文化之浩劫》:“ 云间 姚石子 先生,收藏 中国 典籍极富。”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产黄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于江苏省丹徒县西北,与焦山对峙,为江南胜地。也称为「金焦」。(2)指位于大陆西北中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参见「阿尔泰山」条。
3.佛教指佛身。《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4.地名。隶属新北市金山区,面积约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势壮丽,海滨公园内有温泉,泉质甚佳。另有海水浴场,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称为「金包里」。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苏省松江县西北。(2)江苏省昆山县西北的马鞍山,唐天宝中改名为「昆山」。(3)昆崙山的简称。参见「昆崙山」条。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漢語大詞典》:笠泽(笠澤)
(1).即 松江 。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吴 , 吴 子御之 笠泽 。”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其江之源,连接 太湖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其嗣主 夫差 日讲武于 长洲 ,彼勇将 伍员 时耀兵于 笠泽 。”参见“ 松江 ”。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泽 中,手挟 西施 去,同泛烟濛濛。”
分類:太湖松江
《漢語大詞典》:松江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国语辞典》:陆机(陆机)  拼音:lù jī
人名。(西元261~303)字士衡,晋吴郡华亭(今江苏省松江县)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吴国名将。吴亡后,与弟陆云至洛阳,为晋太常张华所器重,文名大噪,时称为「二陆」。曾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为晋太康、元康间声誉最著的文学家,诗多乐府及拟古之作,讲求形式的华美整饬;善骈文,〈辩亡论〉为其代表作;所著〈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作品。著有《陆平原集》。
《漢語大詞典》:三泖
即 泖湖 。在 上海市 松江县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 ,下流合 黄浦 入海。今多淤积为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 三泖 凉波鱼蕝动, 五茸 春草雉媒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 清 邵在衡 《江南行》:“ 江 南地本神皋区, 吴淞 三泖 似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