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俊流
髦彦
东箭
凤翮
奇俊
硕彦
贤英
异士
诗圣
才英
材杰
英翘
隽老
隽良
隽贤
《漢語大詞典》:俊流
杰出的一类人物。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 葑 门幽寂,红药被野如菜,俊流数十,论难捷起。” 柳亚子 《与此生谈东林复社故事有纪》诗:“东厂淫威剗俊流,蝗蝻復社亦千秋。”
分類:杰出人物
《國語辭典》:髦彦(髦彥)  拼音:máo yàn
才智过人之士。南朝陈。后主〈求贤诏〉:「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也作「髦俊」。
分類:杰出人才
《漢語大詞典》:东箭(東箭)
“ 东南竹箭 ”的省称。多用以喻杰出的人才。晋书·王舒虞潭顾众等传赞:“ 顾 实南金, 虞 惟东箭。”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敬想足下,秀标东箭,价重南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才惭东箭,敢佔龙头。” 清 钱谦益 《金陵归过句容柬临川李学使》诗之一:“东箭採揉输贡尽,南金冶铸许身难。”参见“ 东南竹箭 ”。
分類:杰出人才
《國語辭典》:东南竹箭(東南竹箭)  拼音:dōng nán zhú jiàn
语本《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比喻有卓越才能者。明。杨珽《龙膏记》第二出:「弱冠工词翰,论平生才具,东南竹箭,子虚犹未献。」
《漢語大詞典》:凤翮(鳳翮)
(1).凤凰的羽翅。比喻杰出的人或杰出的才干。《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宋 刘义恭 《华林四瑞桐树甘露赞》:“远延凤翮,遥集鸞步。” 唐 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殷郧公开山》:“远展驥足,高挥凤翮。” 明 陈子龙 《送倪鸿宝少司马》诗:“几年凤翮在文昌,此日龙韜开武库。”
(2).称美琴的两侧。 唐 王绩 《答冯子华处士书》:“﹝ 裴孔明 ﹞自作素琴一张,云其材 嶧阳 孤桐也。近携以相过,安軫立柱,龙脣凤翮,实与常琴不同。”
《國語辭典》:奇俊  拼音:qí jùn
有杰出才识的人。《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于是超擢奇俊,厚赏诸儒。」
《國語辭典》:硕彦(碩彥)  拼音:shuò yàn
才学优秀的人。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一。自序》:「缙绅硕彦,青紫盈朝。」
《漢語大詞典》:贤英(賢英)
贤能杰出。汉书·爰盎传:“其言不可用,置之;言可采,未尝不称善。何也?欲以致天下贤英士大夫,日闻所不闻,以益圣。”
分類:贤能杰出
《漢語大詞典》:异士(異士)
杰出人材。南史·宋临川王道规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清 戴名世 《赠萧端木序》:“余因出余文一编示 萧君 , 萧君 大奇之,以为异士,非天下所有也。”
《國語辭典》:诗圣(詩聖)  拼音:shī shèng
最杰出的诗人,指唐人杜甫。明清文人极为推崇杜甫,故尊其为「诗圣」。见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七。评李杜》。
《漢語大詞典》:才英
指才华杰出的文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 宋 来才英,未之或改,旧染成俗,非一朝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漢語大詞典》:材杰(材傑)
(1).才能杰出的人。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至於宽释威怒,保护善良,鉴析材杰,舒拔淹滞……至今人多称诵,而公不自以为德也。”
(2).亦作“ 材桀 ”。才能出众。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世有材桀敢死之士,吾能任之,使为己死,则大业可成。”
《漢語大詞典》:英翘(英翹)
指杰出的人物。 唐 韦希颜 《对举人据地判》:“举善进贤,英翘是务;负才任气,倨傲何伤。” 宋 王禹偁 《回尹黄裳启》:“史氏设官,修麟笔不刊之典。享兹清切,允属英翘。”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馀杭州学名额表》:“至于 唐 家,中外建学……四方庠序,比之而兴;万国英翘,拳拳以劝。”
分類:杰出人物
《漢語大詞典》:隽老(雋老)
才德杰出的耆老。 宋 苏轼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卿 金华 雋老,西枢旧臣,与政东臺,实慰舆议。”
《漢語大詞典》:隽良(雋良)
指优秀杰出的人才。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行典礼,扬风雅,访雋良,议穷寡。” 宋 苏轼 《杜訢卫尉少卿锺离景伯少府少监制》:“朕登进耆老,崇德以靖民;敷求雋良,养材以待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既以悔过责躬,洗心改事,罢黜宰辅,收召雋良,尚虑多方未知朕志。”
《漢語大詞典》:隽贤(雋賢)
指才德杰出的人。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元年:“自 隆安 以来,中外之人厌於祸乱。及 玄 初至,黜姦佞,擢雋贤,京师欣然,冀得少安。”宋史·选举志一:“今下郡国招徠雋贤,其教育之方,课试之格,令两制、两省、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馆杂议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