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线条
高条
衰条
桑条韦
三条路
苇条
蒜条
条宪
条治
条状
条通
条决
条牒
条段
条比
《國語辭典》:线条(線條)  拼音:xiàn tiáo
1.用笔绘成的直线、曲线或折线。
2.形容人的身材或物品的轮廓。
3.影响服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能是由一接缝形成,亦可能是一开口、打摺、花边、或其他设计所造成。
《骈字类编》:高条(高条)
唐 元稹 感小株夜合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漢語大詞典》:衰条(衰條)
枯枝。 唐 陆龟蒙 《冬柳》诗:“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分類:枯枝
《漢語大詞典》:桑条韦(桑條韋)
唐 民歌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顺天皇后 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 顺天皇后 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 胡三省 注:“ 永徽 末,里歌有《桑条韦》《女时韦》也。”
分類:民歌
《漢語大詞典》:三条路(三條路)
都城的三条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后汉书·班固传:“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李贤 注:“《周礼》:‘国方九里,旁三门。’每门有大路,故曰三条。”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诗:“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忆昔三条路,居隣数仞墙。”亦省作“ 三条 ”。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三条不远,五达非难。” 唐 刘禹锡 《洛下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诗:“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 明 杨慎 《垂柳篇》:“千门万户旌旗色,九陌三条雨露姿。”
《骈字类编》:苇条(苇条)
唐 郑谷 八月悲风九月霜,蓼花红澹苇条黄。
《國語辭典》:蒜条(蒜條)  拼音:suàn tiáo
俗于细长而圆、形状像蒜薹的,称为「蒜条」。如:「蒜条金」、「蒜条镯子」。
《漢語大詞典》:条宪(條憲)
条例法令。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官吏上下,举知其非辜,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
分類:条例法令
《漢語大詞典》:条治(條治)
犹治理。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分類:治理
《漢語大詞典》:条状(條狀)
列举情状。汉书·于定国传:“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漢語大詞典》:条通(條通)
(1).畅达。文子·下德:“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而不以言,心条通而不以思虑。”《淮南子·要略》:“使百官条通而辐輳,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明也。”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唯有 郑玄 徧览羣经,知周礼者乃 周公 致太平之迹,故能答 林硕 之论难,使周礼义得条通。”
(2).方言。指灌木丛生的土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们三家都有一千垧以上的好地,条通和黄土包子还不算在内。”原注:“条通是灌木丛生的土地。”
《漢語大詞典》:条决(條決)
谓依条令决断。《文选·马融〈长笛赋〉》:“节解句断, 管 、 商 之制也;条决繽纷, 申 、 韩 之察也。” 李善 注:“言科条能分决,繽纷能整理也。”
分類:条令决断
《漢語大詞典》:条牒(條牒)
(1).通令;通告。《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復走州郡,条牒民女,有钱则舍,无钱则取,怨呼道路,母子死诀。”
(2).条例;文书。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条牒各别,令易案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 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漢語大詞典》:条段(條段)
界线;地段。《元典章·户部五·民田》:“或有自愿出捨之家,须赴有司具四至条段,陈告以凭。”《元典章·户部五·民田》:“不问隣里亲戚,亦不交割条段四至,强行使人耕种。”
分類:界线地段
《漢語大詞典》:条比(條比)
分项排列。 清 毛岳生 《练伯颖〈后汉书·公卿表〉序》:“原表所由作者,一代制度政刑、世系岁月、宗亲臣工事状、爵邑拜免除袭,纪志传或书或不书者,多错综列之,既可参考,而纪志传文之繁简详略,乃益合体要,岂故区分条比为哉?”
分類: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