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2,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条儿
苍条
出条
条鞭
条记
条品
条悉
条检
王条
信条
线条
高条
衰条
桑条韦
三条路
《国语辞典》:条儿(条儿)  拼音:tiáo ér
1.窄长的物品。如:「布条儿」、「纸条儿」。也作「条子」。
2.便条式的短柬。如:「他留了一张条儿邀我吃饭。」
3.北平方言。身材、身段。如:「她脸蛋儿极美,就是条儿差一点。」
《骈字类编》:苍条(苍条)
文同蒙顶新茶诗见紫萼下
《漢語大詞典》:出条(出條)
见“ 出挑 ”。
《國語辭典》:出挑  拼音:chū tiao
少年男女到了青春期间,体态容貌转为美好出众。《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出挑的比往时越发标致,我竟不认得他了。」《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也作「出跳」、「出脱」。
《漢語大詞典》:条鞭(條鞭)
见“ 条鞭法 ”。
《漢語大詞典》:条鞭法(條鞭法)
(1).即一条鞭法。 明 中叶以后的赋役制度, 清 代因之。续文献通考·职役二:“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僉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併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
(2).即一条鞭法。实行一条鞭法后所归并的各项赋役的总称。亦省称“ 条鞭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每年额派小麦、赤豆、白豆、大青、黄豆、库子三名,俱见条鞭下。”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本县各官柴、马、皂银,详条鞭下。”《清会典·户部》:“但刊列地丁应徵之数,俾民不惑,是为条鞭法,即 明 之一条鞭法也。”
《國語辭典》:条记(條記)  拼音:tiáo jì
1.逐条记录。如:「请将支出细目条记于帐册。」
2.旧时一种长形官印。也称为「钤记」。
《漢語大詞典》:条品(條品)
(1).条例,章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勤力玩弄,成为巧吏,安足多矣。”
(2).鉴别评定。后汉书·独行传序:“亦有结朋协好,幽明共心……而情迹殊杂,难为条品;片辞特趣,不足区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进军 江陵 ……释 韩嵩 之囚,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 清 黄宗羲 《光禄大夫徐公神道碑铭》:“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简落狐狸,易危亡之辙,而 马 阮 传通姦赂,毁裂恩仇。”
《漢語大詞典》:条悉(條悉)
通晓洞悉。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 太史公 不典掌书记则不能条悉古今; 扬雄 不贫,则不能作《玄》《言》。”
分類:通晓洞悉
《漢語大詞典》:条检(條檢)
逐条检核。新唐书·柳公绰传:“ 公绰 奏曰:‘比馆递匱乏,驛置多闕……请著定限,以息其弊。’有詔中书条检定数,由是吏得紓罪。”
分類:逐条检核
《國語辭典》:王条(王條)  拼音:wáng tiáo
王法、国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俺孩儿若犯了王条,违了法度,我便与了文书,著他来偿命去。」
分類:王法刑法
《國語辭典》:信条(信條)  拼音:xìn tiáo
共同信守的准则。如:「为环保尽分心力,是他们社团的主要信条之一。」
《國語辭典》:线条(線條)  拼音:xiàn tiáo
1.用笔绘成的直线、曲线或折线。
2.形容人的身材或物品的轮廓。
3.影响服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能是由一接缝形成,亦可能是一开口、打摺、花边、或其他设计所造成。
《骈字类编》:高条(高条)
唐 元稹 感小株夜合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漢語大詞典》:衰条(衰條)
枯枝。 唐 陆龟蒙 《冬柳》诗:“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分類:枯枝
《漢語大詞典》:桑条韦(桑條韋)
唐 民歌名。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顺天皇后 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盖天意以为 顺天皇后 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谨上桑韦歌十二篇,请编之乐府,皇后祀先蚕则奏之。” 胡三省 注:“ 永徽 末,里歌有《桑条韦》《女时韦》也。”
分類:民歌
《漢語大詞典》:三条路(三條路)
都城的三条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后汉书·班固传:“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李贤 注:“《周礼》:‘国方九里,旁三门。’每门有大路,故曰三条。”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诗:“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忆昔三条路,居隣数仞墙。”亦省作“ 三条 ”。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三条不远,五达非难。” 唐 刘禹锡 《洛下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诗:“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 明 杨慎 《垂柳篇》:“千门万户旌旗色,九陌三条雨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