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15,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下一页
李子荣(字 杜生 )
杜淑雅(字 韵士 )
杜宾羽
杜俞(字 云秋 号 黄陵外史 )
杜召棠
杜作航
杜本崇(字 乔生 )
杜德舆
杜彤(字 子丹 )
杜光佑
杜述琮
杜关( 德舆、关 字 若洲 号 柴扉野老、柴扉 )
杜子言( 逢时 号 兰州、浣花翁后 )
杜芷芗(字 次扬 号 逸叟 )
其它辞典(续上)
杜友白李子荣(字 杜生 )
杜淑雅(字 韵士 )
杜宾羽
杜俞(字 云秋 号 黄陵外史 )
杜召棠
杜作航
杜本崇(字 乔生 )
杜德舆
杜彤(字 子丹 )
杜光佑
杜述琮
杜关( 德舆、关 字 若洲 号 柴扉野老、柴扉 )
杜子言( 逢时 号 兰州、浣花翁后 )
杜芷芗(字 次扬 号 逸叟 )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友白,河南省怀庆府孟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8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李子荣,字杜生,衡山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双流知县。有《荷塘诗文钞》。维基
李子荣,湖南省衡州府衡山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9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杜淑雅(1851~1896),字韵士,生于咸丰元年(1851),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父为新竹巨室林占梅掌司出纳,母则服侍林氏之祖母,幼时从母居住林家,曾入女塾,后并随金门举人林豪学习诗文。及长,端庄醇静,宗族亲戚咸称淑德,林占梅遂纳而为妾。杜氏能琴工诗,但自林占梅死后,青年守节,吟咏尽废,从此搁笔,今日所能得见之诗作无多,王松《台阳诗话》录有一作,另《台北文献》(直字)刊物中亦有三首。乙未年后,避乱离台,卒于蟠桃庄,占梅长子林达夫殡后携家回里,寄寓鹭岛(今鼓浪屿)〖以上有关杜淑雅其人其事,参见黄美娥〈清代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北:辅仁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1999),页59-60。〗。(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宾羽,山东省武定府滨州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0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云秋,自号黄陵外史,湘乡人,诸生。擅文学,喜言经世方略,尝游义宁陈宝箴中丞幕,积功官至江苏候补道。著有《采菽堂诗抄》及《前后出塞集》行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召棠,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担任宝应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杜作航,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杜本崇(1858年—1931年),字乔生,湖南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二甲第一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九年,任福建副考官。光绪二十三年,任贵州副考官。光绪二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光绪三十一年,任河南道道员、京畿道道员、四川成都府知府。清亡,授徒自给,深研佛理,以遗逸终老。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德舆,四川省叙州府长宁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27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彤(1864年—1929年9月—杜彤),字子丹、仰滋(兹),杨柳青的家宅堂号旭林堂,直隶天津杨柳青镇人,清末翰林,书法家。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2甲14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新疆提学使并署布政使。工书行楷。1906年,新疆提学使杜彤令各道改塾学为两等小学堂,并设立各类实业学堂、汉语学堂、识字学塾。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1906年杜彤首任新疆提学使时说:“国家之命脉在多数之(小)学堂”,并说:“兴学于新疆视内地艰难倍蓰”。 杜认为兴办学堂旨在:“一、求普不求高;二、学务用人,厚薪不兼差;三、循次渐进,不惑于各族人民难于见功之说”。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光佑,湖北省武昌府江夏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18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杜述琮,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01名。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杜柴扉(1864—1929),原名德舆,改名关,字若洲,号柴扉,四川长宁县人。光绪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受孙中山影响,加入同盟会。一九一○年,与其妻杜黄在京成立乾元会,秘密策划起义。民国建立,任内务部礼俗司司长。袁世凯窃国,柴扉愤而辞职回川,被选为四川省议会议员。感国事日非,川乱频仍,抑郁而终。百度百科
杜关(1864~1929),原名德舆,字若洲,后更名杜关。晚年自署柴扉野老。四川宜宾长宁县上西乡(今属四川长宁双河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卖田产8亩作路费去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居上海,对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其愤慨,沉痛地写了《沪上感咏》诗12首,并发表悲壮激昂的《哀辽东赋》,一时广传京、津、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因时局动荡,未能就职。同年与黄铭训结婚。杜关自号“柴扉野老”,闭门不问政事,惟与朋友诗酒琴书相娱。诗皆感时忧世之作,部分收入《柴扉文存》和《柴扉诗草》。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杜子言(1865~1913),讳逢时,号兰州,又号浣花翁后。淡水新庄人。文章与行书俱佳,亦擅楷书,蜚声台北,惜屡试不第。改隶后从事于总督府秘书课,后担任书记。明治四十一年(1908)兼总督府国语学校嘱托,任习字教师,声名大噪,前来求字者不可胜数。〖参考刘克明〈杜子言先生小传〉,收于《台湾教育会杂志》第一百三十七号,「杂录」栏,1913年9月1日。〗当时市中商店匾额多出其手,有习字帖多种行世。明治四十三年(1910)与仕绅黄渊源、新庄街庄长林明怡等倡「兴兴会」,募集当地公学校毕业生、半途退学者及有志诸商工业家七十馀人,每晚自下午七点至九点于新庄公学校研究各科目,对地方学风有所助益。〖参见《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兴兴学会」,1910年4月30日,第五版。〗大正二年(1913)七月三日因病而逝。目前所见诗作极少,而以书法著称,与洪以南、郑鸿猷并称「日治初期三大书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杜芷芗,(1872-1960)字次扬,号逸叟,无锡江阴人,乡间秀才,后教书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