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杜氏
汉书杜周传:赞张汤、杜周,并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列于酷吏,而俱有良子,德器自过,爵位尊显,继世立朝,相与提衡。至于建武,杜氏爵乃独绝。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后汉书杜笃传:笃之外高祖破羌将军辛武贤,以武略称。笃常叹曰:杜氏文明善政,而笃不任为吏。辛氏秉义经武,而笃又怯于事。外内五世,至笃衰矣。宋史艺文志:杜信,京兆杜氏家谱一卷。
《骈字类编》:兰杜(兰杜)
南北朝 沈约 早发定山诗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南北朝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 愿君嗣兰杜,时采东皋薇。
唐 韩琮 牡丹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元 吴澄 书李伯时九歌图后 天欲雨,迷归路,岁晏山中采兰杜。
南北朝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 愿君嗣兰杜,时采东皋薇。
唐 韩琮 牡丹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元 吴澄 书李伯时九歌图后 天欲雨,迷归路,岁晏山中采兰杜。
《骈字类编》:杜渐(杜渐)
后汉书丁鸿传: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元史张桢传:凡土木之劳,声色之好,燕安鸩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漢語大詞典》:召杜
见“ 召父杜母 ”。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指东汉杜诗。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博得百姓爱戴,故称为「召父杜母」。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后用以称扬地方长官的政绩。
分類:他们
《國語辭典》: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國語辭典》:杜蘅 拼音:dù héng
植物名。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稍肉质。叶近肾形至阔心脏形,有长柄,叶面有白斑。四至五月开花,花被筒钟形或圆筒形,裂片三枚,直立,卵形,暗紫色。根茎入药。如:「杜蘅产于中国大陆浙江省,可供观赏及药用。」也称为「杜衡」、「蘹香」。
《漢語大詞典》:杜衡
亦作“ 杜蘅 ”。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