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1,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痛杖
蔗杖
杖引
杖林
杖钵
遭杖
函杖
臀杖
犀杖
桐杖
桃杖
门杖
苇杖
委杖
朱藤杖
《漢語大詞典》:痛杖
狠狠地杖击。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上勑之曰:‘……凡诸服章,自今不启吾知復专輒作者,后有所闻,当復得痛杖。’”辽史·刑法志上:“帝怒……命有司尽取鹿人之在繫者凡六十五人,斩所犯重者四十四人,餘悉痛杖之。”
《漢語大詞典》:蔗杖
用甘蔗作杖。形容酒后狂态。语本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尝与平虏将军 刘勋 、奋威将军 邓展 等共饮……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昔 子建 与 淳于生 分坐纵谈,蔗杖起舞, 淳于 目之以天人。”
分類:甘蔗酒后
《骈字类编》:杖引
明一统志:杖引泉在顺天府房山县西南六十里,泉水涌出,汇而成溪,流经涿州东南,入胡良河。
《漢語大詞典》:杖林
梵语“洩瑟知林”的义译。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佛陀伐那山及杖林载:“﹝ 洩瑟知林 ﹞林竹修劲,被山弥谷。其先有婆罗门,闻 释迦佛 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后即成林,称“洩瑟知林”,即杖林。
分類:梵语
《漢語大詞典》:杖钵(杖鉢)
锡杖与食钵。均为僧人云游必备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踪。 唐 李峤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 荆 南旋杖鉢, 渭 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还来入帝乡。”
《漢語大詞典》:遭杖
受到拷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林时山 ﹞在 臺湾 以功封伯,后因保举 施烺 , 烺 叛,遭杖削职。”
分類:拷打
《漢語大詞典》:函杖
见“ 函丈 ”。
《國語辭典》:函丈  拼音:hán zhàng
对老师的尊称。因旧时讲席间相隔一丈,以容人听讲,故有此称。
《漢語大詞典》:臀杖
刑罚名。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等抽击人的臀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 定州 新乐县 一教场,保丁五十人,有四十九人受臀杖(打屁股)。”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
《漢語大詞典》:犀杖
犀角制成的手杖。北史·列女传·谯国夫人洗氏:“夫人以 扶南 犀杖献 陈主 。”
分類:犀角手杖
《漢語大詞典》:桐杖
(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唐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埤雅·释木:“父丧杖竹,母丧杖桐,竹有节,父道也,桐能同,母道也,母从子者也。”
(2).桐木作的手杖。 元 李孝光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之一:“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上花。”
《漢語大詞典》:桃杖
用桃木作的兵器。古代用以辟邪。后汉书·礼仪志中:“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八节银角桃杖一枚,青毡牀褥三具。”法苑珠林卷八七:“汝为儿子,逆天不孝,弃亲就僣同兇党,便捉 邦 ( 张邦 )头,以手中桃杖刺之。”
《漢語大詞典》:门杖(門杖)
封建社会刑罚之一。在宫殿门前杖打大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祝渊 ﹞诣 长安门 上疏论救,予门杖。旧例,门杖甚于廷杖,十死八九。”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门杖》:“世知 明 代有廷杖,罕知有门杖。”
《國語辭典》:苇杖(葦杖)  拼音:wěi zhàng
芦苇做成的鞭。《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阳苇杖,未足比其仁;颍川时雨,无以丰其泽。」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宽刑。《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也作「鞭蒲」。
《漢語大詞典》:委杖
见“ 委仗 ”。
《漢語大詞典》:委仗
亦作“ 委杖 ”。
(1).依凭,依靠。三国志·吴志·楼玄传:“诸吏之中,任干之事,足委仗者,无胜於 楼玄 。”晋书·王导传:“ 导 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於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宋书·臧质传:“ 何文敬 趋走厮养,天性愚狡, 质 迷其姦諂,寘怀委仗,遂外擅威刑,内游房室。”周书·尉迟迥传:“ 迥 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 太祖 以此深委仗焉。”
(2).谓丢弃武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独约令所领,不得妄离行阵,士有摭得众者, 洪 即斩之以徇,於是无敢委杖。”金史·完颜杲传:“詰旦,战于 河 上,大败其众,皆委仗就擒。”
《漢語大詞典》:朱藤杖
用朱藤做的手杖。柔韧性好,为杖之佳品。 唐 白居易 《朱藤杖紫骢吟》:“ 江州 去日朱藤杖, 忠州 归时紫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