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73,分459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汉超(显忠 )
李翰
李从益(行第 二十 别称 邓王二十弟从益 从镒 舒国公、邓王 )
李度
李吉
李用及
李弘茂(子松 乐安公、安乐公、庆王 )
李觉(仲明 )
李颂
李雄
李炳
李干
李雅
李运
李道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一977 【介绍】: 宋云州云中人,字显忠。仕后周官至殿前都虞候。入宋任散指挥都指挥使、控鹤左厢都校。从平李重进,迁齐州防御史兼关南兵马都监。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迁应州观察使、判齐州,仍为关南巡检。先后在任十七年,以善抚士卒,契丹不敢攻扰称。
李翰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二年(969)任雄州知州。
李从益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从镒。五代时徐州人。南唐国主李璟第八子。能文章。初封舒国公,改蒋国公。璟末年,曾奉命诣宋。李煜嗣位,封邓王,留守南都。宋太祖开宝初,出镇宣州,煜与近臣赋诗送之。贬损制度,降江国公。宋讨南唐时,煜遣其奉金帛入贡,遂留汴京。旋遣归金陵,传谕令煜归附,煜不从。国亡入宋,授左领军卫大将军。未几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988 【介绍】: 宋洛阳人。后周显德中举进士。工诗。累迁殿中丞、知歙州,坐事左迁绛州团练使。尝在歙以所作诗刻石。石本传入禁中,为太宗赏识,擢为虞部员外郎、直史馆。太宗端拱元年奉使交州,未至,卒于太平军传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2?—988? 洛阳(今属河南)人。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登进士第。释褐永宁县主簿。入宋,累迁殿中丞、知歙州。左迁绛州团练使,10年不调。宋太宗时擢为虞部员外郎、直史馆。端拱初,以太常少卿南使交州,行至太平军而卒,年57。《宋史》有传。《玉壶清话》卷七收其后周时诗作2句,《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宋诗
李度,洛阳(今属河南)人。后周显德中进士。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擢虞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直史馆。端拱初,奉使交州,卒于途,年五十七。《宋史》卷四四○有传。
李吉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四年(971)任连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善画马,得韩干笔意;绘人物鬼神则法吴道玄。太祖开宝中,曾与李象坤等同画相国寺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51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子松。南唐国君李璟第二子。幼颖异,善歌诗,格调清古。年十四,封乐安公。善骑射击刺,然不喜戎事,每与宾客朝士燕游,惟以赋诗为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3—951 字子松,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第二子。幼聪颖,容貌秀澈,有成人风。年十四,为侍卫诸军都虞候,封乐安公(一作安乐公,误)。精骑射击刺,然不喜戎事。南唐元宗保大九年(951)卒,追封为庆王。事迹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弘茂善诗,与宾客朝士宴游,以赋诗为乐。诗格调清古。其《病中》诗之“半窗月在犹煎药,几夜灯闲不照书”之句,尤为人称诵。《全唐诗》存断句2联。
李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93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祖籍京兆长安,字仲明。李成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授将作监丞,通判建州。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奉旨与孔维等校定《五经正义》。雍熙三年使交州,还迁国子博士。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等事,太宗颇嘉奖,以本官直史馆。官终司门员外郎。
全宋文·卷一○七
李觉,字仲明,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画家李成子。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迁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命与孔维等校定《五经正义》。雍熙三年,奉使入交州,迁国子博士。淳化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宋史》卷四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颂,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时官太常博士。尝知韶州(《广东通志》卷三六)。
李雄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七年(974)任泰州知州。
李炳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七年(974)任舒州知州。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976)8月终于治所。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八年(975)任宣州知州。
李雅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八年(975)任南平军知军。
李运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七年(974)任许州知州。
李道殷 朝代:后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晋时道士。与郑遨、罗隐之同隐华阴山,遨种田,隐之卖药,而道殷有钓鱼术,传其钓不用饵,又有能化石为金之说。世目为三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