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雪会稽
 
握火
 
会稽耻
  
尝胆权谋
 
句践胆
   
卧薪

相关人物
勾践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42~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勾践七年〉~95~
越王念复吴雠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简释

饮胆:喻失败后刻苦自砺,奋发用强,报仇雪耻。唐刘驾《姑苏台》:“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


例句

句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 于濆 经馆娃宫

越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 刘驾 姑苏台

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张九龄 钱王尚书出边

思焦面如病,尝胆肠似绞。 李贺 春归昌谷

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王维 燕支行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

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國語辭典》:权谋(權謀)  拼音:quán móu
多变、深沉的谋略。《汉书。卷八一。孔光传》:「为人刚暴,长于权谋。」《三国演义》第一回:「有权谋,多机变。」也作「权略」。
《國語辭典》:方略  拼音:fāng lüè
方法谋略。《汉书。卷五五。霍去病传》:「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有一老人来见丞相,欲陈说方略。」
《國語辭典》:权术(權術)  拼音:quán shù
为达目的而使用权谋智巧的手段。《宋史。卷三九七。徐谊传》:「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明史。卷一二三。陈友谅传》:「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漢語大詞典》:小术(小術)
(1).权谋;小谋略。 汉 刘向 《〈战国策〉序》:“﹝ 始皇 ﹞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诗书,坑杀儒士。”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
(2).法术、技术之小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 汉 丞相 张苍 ,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冷热,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於事,亦可脩也。”新唐书·李德裕传:“今所得者,皆迂怪之士,使物淖冰,以小术欺聪明。”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近自司天卜祝小术,不能举其大体,遂为等接之法。”
《漢語大詞典》:智意
智谋;权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谓智意。 陈平 、 韩安国 是也。”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石璧 本是要试女孩儿的聪明,见其取水出毬,智意过人,不胜之喜。”
分類:智谋权谋
《國語辭典》:兵权(兵權)  拼音:bīng quán
1.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您是咱每弟弟,故把宋州兵权付您。」
2.用兵的谋略。《管子。兵法》:「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北齐书。卷一七。列传。斛律金》:「战术兵权,暗同韬略。」
《漢語大詞典》:机权(機權)
(1).枢机大权。 三国 魏 夏侯玄 《时事议》:“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益 手握机权,势同 舜 禹 。”明史·吴甘来传:“赏罚者,将将大机权也。”
(2).机智权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论:“ 先主 弘毅宽厚……机权干略,不逮 魏武 。”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围棋鬭白黑,生死随机权。” 元 无名氏 《度柳翠》楔子:“处世有机权,脱身改模样。”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纵令机权方略弗能远及,此心固不可以已。”
《漢語大詞典》:任数(任數)
(1).用权谋,使心计。文子·道原:“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岂不以虚怀待人,人亦思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宋史·卢多逊传:“ 多逊 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 阳明 任数,其去留不可必, 晋溪 力主其説,以为 阳明 必能成功。”
(2).顺从命运;顺应天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漢語大詞典》:术家(術家)
(1).古代指擅长天文历算的学者。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準以代之。”晋书·天文志上:“三光之行,不必有常,术家以算求之,各有异同,故诸家历法参差不齐。”
(2).特指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方策既山积於儒门,而内书亦鞅掌於术家。”新唐书·王疑传:“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疾不视事以厌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準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 清 赵翼 《四月初一日营葬事于马迹山礼成敬志》诗:“多谢术家言,佳城荫后昆。”
(3).精通权谋的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 范蠡 、 张良 是也。”
(4).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假如术家所谓仇,必是何等为最?”术,此指剑术。
《漢語大詞典》:微权(微權)
谓权谋,机变。黄石公三略·中略:“《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趍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刘寅 注:“微权,权之微妙者也。”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人见以为愚,而不知至人得此微权,是以终身常乐而不忧耳。” 清 梅曾亮 《晁错论》:“其诛 错 者何?曰:兵之微权也。”
分類:权谋机变
《國語辭典》:权略(權略)  拼音:quán lüè
机变的策略。《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三国魏。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也作「权谋」。
分類:权谋谋略
《漢語大詞典》:权谲(權譎)
权谋、诡诈。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诸侯在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小德。小德出入可也,权譎也,尚归之以奉鉅经耳。”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继冲:“兵尚权譎,城外之约,不可信也。宜严兵以待之。”明史·冯元飙传:“ 元飇 多智数,尚权譎。”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昔人以信为民寳,虽 孔氏 之权譎,而犹曰无信不立。”
分類:权谋诡诈
《漢語大詞典》:倾移(傾移)
(1).谓以权谋促使在上者俯从自己的意愿。《汉书·刘向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訿訿,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初, 臧质 阴有异志,以 义宣 凡弱,易可倾移,欲假手为乱,以成其姦。”
(2).倾覆转移。南史·齐纪下:“ 武帝 晏驾而鼎业倾移也。”明史·史可法等传赞:“盖 明 祚倾移,固非区区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3).指倒仆迁移。 唐 孟郊 《答友人》诗:“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4).背离,偏离。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 是仪 ﹞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 嘉 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吴主 遂舍之。’”
《漢語大詞典》:明劫
指大臣用俸禄去豢养党羽,以权谋私。韩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
《國語辭典》:尝胆(嘗膽)  拼音:cháng dǎ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唐。杜甫寄董卿喜荣十韵〉:「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國語辭典》:尝胆卧薪(嘗膽臥薪)  拼音:cháng dǎn wò xī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叙录》:「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國語辭典》:抱冰  拼音:bào bīng
比喻刻苦自励。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
《漢語大詞典》:抱冰公事
旧时官场谓清苦的差事。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 蒙州 立山县 丞 晁觉民 自中原避兵南来,因仕霸朝,食料衣服,皆市于邻邑,一吏专主之;既回,物多毫末,皆置诸狱。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國語辭典》:卧薪尝胆(臥薪嘗膽)  拼音:wò xīn cháng dǎn
越王句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传五。胡安国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彊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宋。苏轼 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也作「悬胆」、「尝胆」、「尝胆卧薪」。
《漢語大詞典》:薪胆(薪膽)
(1).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元 王逢 《书无题后偶感燕太子丹事》诗之三:“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臣焚香开读,知主上薪胆忧危,较昔倍甚。” 柳亚子 《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薪胆生涯惟此日,沧桑浩劫竟成灰。”
(2).引申为发愤图强的动力。 李大钊 《这一周》:“我们在这一天,应该回思过去一切的痛史,以作国民的薪胆。”
《漢語大詞典》:饮胆(飲膽)
同“ 尝胆 ”。 谓刻苦自励,志图复兴。语本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吴 既赦 越 , 越王 句践 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 会稽 之耻邪?’” 南朝 梁元帝 《答王僧辩等劝进令》:“枕戈饮胆,扣心泣血。”参见“ 尝胆卧薪 ”。
《國語辭典》:尝胆卧薪(嘗膽臥薪)  拼音:cháng dǎn wò xī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叙录》:「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