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4
词典
1
分类词汇
53
共53,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斗柄
太阿
斧柯
璇玑
机括
权制
操柄
事要
机柄
旌钺
阿柄
刀把
柄令
致政
大权
《國語辭典》:
斗柄
拼音:
dǒu bǐng
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星的合称,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作「斗杓」。
分類:
北斗
斗柄
权柄
大权
五至
七星
摇光
《國語辭典》:
太阿
拼音:
tài ē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史记。卷六九。苏秦传》:「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秦。
李斯
〈
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也作「泰阿」。
分類:
太阿
古宝剑名
宝剑
权柄
剑名
伊尹
欧冶子
干将
《國語辭典》:
斧柯
拼音:
fǔ kē
1.斧柄。
2.比喻政权、权柄。清。
黄遵宪
〈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
〉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3.喻指媒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四出:「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分類:
山名
斧柄
媒人
权柄
广东
高要
端砚
砚石
著名
《國語辭典》:
璇玑(璇璣)
拼音:
xuán jī
1.古时测量天文的仪器。也作「璿玑」。
2.北斗魁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分類:
北斗
北极星
权柄
观测
前秦
四星
测天
天象
帝位
仪器
运转
回文诗
《國語辭典》:
璇玑图(璇璣圖)
拼音:
xuán jī tú
晋时窦滔任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因思念丈夫,于是在锦上织回文诗二百馀首,纵横反覆,皆成诗篇,称为「璇玑图」。见《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
分類:
前秦
苏蕙
回文诗
纵横
往复
《國語辭典》:
机括(機括)
拼音:
jī guā
1.弩上控制箭矢发射的机件。泛指机械发动、开启的部分。《红楼梦》第四一回:「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也作「机栝」。
2.比喻处理事务的权柄、关键。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四。过誉》:「棱统机括,知其虚实。」
3.比喻心机、计谋。《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谁知人心不同,到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
分類:
机括
计谋
机关
治事
发矢
心思
机械
权柄
机件
发动
关键
《國語辭典》:
权制(權制)
拼音:
quán zhì
1.统御天下的权力。《商君书。修权》:「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
2.权宜的法制。《文选。扬雄。解嘲》:「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
3.威权与法制。《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分類:
权宜
宜之
权柄
统治
临时
时制
权力
制订
措施
《漢語大詞典》:
操柄
(1).把持权柄;掌权。
《商君书·算地》
:“圣人审权以操柄,审数以使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何心隐》
:“ 心隐 一见 江陵 ,便知其必能操柄。” 聂绀弩
《从陶潜说到蔡邕》
:“操柄的人,不一定有学。另外一面,有学的人,不一定能操柄。”
(2).权柄。
《汉书·贾山传》
:“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
《
新唐书·刘蕡传
》
:“繇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
:“ 汉 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分類:
权柄
把持
持权
掌权
《漢語大詞典》:
事要
(1).指权柄。
《
韩非子·孤愤
》
:“当途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
(2).事情的要领、要旨。 晋
葛洪
《
抱朴子·行品
》
:“﹝士﹞安困洁志,操清冰霜,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
(3).重要的事情。
《
后汉书·伏湛传
》
:“又自採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
《伏侯注》
。”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
分類:
事要
权柄
要领
要旨
《國語辭典》:
机柄(機柄)
拼音:
jī bǐng
1.权柄、权力。《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传》:「奚必使中正干铨衡之机于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于上。」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君人大体。」
2.掌握事物关键的手段。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辅国状
:「一则明劝忠贞,二则闇销祸乱。圣人机柄,正在于斯。」
3.旧式枪械上,用于退弹壳的拉柄。《军语。军器。军语。机柄》:「机柄,机前筒右面伸出之柄也。」
分類:
掌握
重任
权柄
关键
《漢語大詞典》:
旌钺(旌鉞)
(1).旌旗与斧钺。
《
魏书·任城王子澄传
》
:“公在外见旌鉞既张,而有忧色。”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公厅四间一厦,或备旌鉞之覯止。” 宋 文莹
《湘山野录》
卷上:“﹝公﹞引旌鉞访旧斋,而门径窗扉及泉池钓游之迹,歷歷如昨。”
(2).喻权柄。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唐若山》
:“﹝ 李绅 ﹞后果入相,连秉旌鉞。”
分類:
旌旗
权柄
斧钺
《漢語大詞典》:
阿柄
喻权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
:“有逐小人之权,而反为小人倒持阿柄,使善治败于垂成,奇勛反为祸首。”
《花月痕》
第四二回:“气燄生於积威,权势倾於偏重,以此阿柄持自两人, 员 逆转成疣赘。” 梁启超
《萃报叙》
:“ 启超 又痛 中国 互市数十载,交涉之策,一误再误,授人阿柄,自陷棘淖。”参见“ 太阿倒持 ”。
分類:
权柄
《國語辭典》:
太阿倒持
拼音:
tài ē dào chí
太阿,宝剑名。太阿倒持指手持剑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权柄,反受其害。《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下强上弱,曰尾大不掉;上权下夺,曰太阿倒持。」也作「倒持泰阿」。
分類:
太阿
剑名
人权
权柄
《漢語大詞典》:
刀把
亦作“ 刀靶 ”。亦作“ 刀欛 ”。
(1).刀的把手。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令赐 固 刀把曰:‘此大将军少小时所服。’”
《
儿女英雄传
》
第五回:“右手四指拢定了刀靶,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 赵树理
《三里湾》
十五:“整个的上滩,像一把菜刀,那一带地就像刀把。”
(2).比喻把柄。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
:“见他莫把威严吓,乡民易惊怕。骗得状词来,杀人有刀欛。”
《
红楼梦
》
第六八回:“谁知越使钱,越叫人拿住刀靶儿,越发来讹。”
(3).比喻权柄。参见“ 刀把子 ”。
分類:
权柄
把手
把柄
《漢語大詞典》:
刀把子
刀把。多用以比喻兵权或杀生大权。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
第六章五:“ 黎元洪 身边全是旧人,刀把子操在他手里,到底可靠不可靠?”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四》
:“刀把子总有一天会拿在我们手里的。”
分類:
兵权
杀生
大权
《漢語大詞典》:
柄令
权柄;命令。 清
徐夔
《苦热诗》
:“朅来炎官执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峨。”
分類:
权柄
命令
《國語辭典》:
致政
拼音:
zhì zhèng
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礼记。王制》:「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唐。李朝威《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分類:
致仕
官吏
执政
权柄
归还
帝王
《國語辭典》:
致仕
拼音:
zhì shì
辞官退休。《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也作「致事」。
分類:
致仕
辞去
辞去官职
去官
官职
何休
《國語辭典》:
大权(大權)
拼音:
dà quán
重大或支配的权力。《三国演义》第一○回:「且说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残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观其动静。」
分類:
重大
大权
权柄
高级
支配
官职
力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