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权在握(大权在握)  拼音:dà quán zài wò
握有处理重大事务的权力。如:「如今他大权在握,若要他下台恐非易事。」
《國語辭典》:代议制(代議制)  拼音:dài yì zhì
由立宪国家的国民选举代表,参议国家政事的制度。也称为「议会制」。
《漢語大詞典》:权重望崇(權重望崇)
权力大而威望高。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秦 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
《漢語大詞典》:权重秩卑(權重秩卑)
权力大官品低。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额外大学士》:“自 明 初,罢中书省,而后有殿阁大学士之设,官止五品,权重秩卑,殊不相称。”
《漢語大詞典》: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國語辭典》:权豪势要(權豪勢要)  拼音:quán háo shì yào
权势极大。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孤本元明杂剧。黄花峪。第一折》:「我是那权豪势要的人,嫌官小做不的。」
《國語辭典》:钦差大臣(欽差大臣)  拼音:qīn chāi dà chén
明、清时代由皇帝特命出外办理重大事务的大臣。《清史稿。卷三六七。那彦成传》:「回疆四城既复,命为钦差大臣,往治善后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这位钦差大臣,姓温名国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来的。」
《國語辭典》:排他性  拼音:pái tā xìng
不容其他事物在某种范围内共存的性质。如:「排他性太强的人,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见。」
《國語辭典》:平起平坐  拼音:píng qǐ píng zuò
彼此采行平等的礼节。比喻权势地位相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内中很有几个体面人,平时也到过府里,同万太尊平起平坐的,如今却被差役们拉住了辫子。」
《漢語大詞典》:破家县令(破家縣令)
谓地方长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明 敖英 《东谷赘言》卷上:“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诵之,庶几不敢作姦犯科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夫人道:‘何消气得,自古道:破家县令。’只这四个字,把 汪知县 从睡梦中唤醒,放下了怜才敬士之心,顿提起生事害人之念。”
《國語辭典》:生杀予夺(生殺予奪)  拼音:shēng shā yǔ duó
生存或杀戮、给予或剥夺,指握有别人生命财产切身相关的大权。如:「在专制政权下,执政者掌生杀予夺之权,老百姓毫无个人的自由权利可言。」
《国语辞典》:生杀之权(生杀之权)  拼音:shēng shā zhī quán
掌握使人生存或死亡的权力。形容权力极大。汉。荀悦《前汉纪。卷二八。孝哀皇帝纪上》:「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明。刘基〈蛇蝎〉:「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杀之权。」也作「生杀大权」。
《漢語大詞典》:审判权(審判權)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國語辭典》:授人以柄  拼音:shòu rén yǐ bǐng
1.将权柄授予他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王粲》:「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北史。卷三八。列传。裴侠》:「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
2.留给人非议的话柄。如:「他这样内举不避亲,岂不是授人以柄?」
《漢語大詞典》:弱本强末
谓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恃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